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为探究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

为探究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实验选用对链霉紊敏感的原始大肠杆菌K12,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其它培养基中不含链霉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将对链霉紊敏感的原始大肠杆菌K12菌种涂布在培养基1的表面培养,接着通过上图“印章”将培养基1中的菌群对应“印”在培养基2、3上培养。培养基3的A点处有菌落生长,将培养基2中相应的A点位置上的菌落挑出少量移入试管4中,反复几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推测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并分析说明理由:               

(2)培养基3、7、11中的菌落具有             特性。逐一比较3号和2号培养基、7号和6号培养基、11号和10号培养基后发现,两培养基菌落数越来越接近,说明                。此现象的形成是      的结果。

(3)4号、8号试管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12号试管中的培养基除水、无机盐外,还必须含有                            等基本成分。

(4)微生物实验中对培养基、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通常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的标号依次是              。(①高压蒸汽灭菌  ②灼烧灭菌   ⑨化学消毒)

(5)若一培养基中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                

物质                             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

突变体                         A                B                C                 D                E                 G

    l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表示生长  一:表示不生长

 

(1)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抗链霉素菌种是从没有接触过链霉素的细菌中获得的   (2)抗链霉素    抗链霉素的菌种越来越纯       选择   (3)培养增加大肠杆菌的数量        碳源和氮源及琼脂(凝固剂)   (4)①②③   (5)E—A—C—B—D—G 【解析】 试题分析:(1)反复几次实验,发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K12菌生长数量比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多,说明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抗链霉素菌种是从没有接触过链霉素的细菌中获得的;(2)培养基3、7、11具有链霉素是选择培养基,所以在该培养基中生存的微生物具有链霉素抗性,逐一比较3号和2号培养基、7号和6号培养基、11号和10号培养基后发现,两培养基菌落数越来越接近,抗链霉素的菌种越来越纯;(3)转到液体培养基中扩增大肠杆菌的数目;12是斜面培养基所以还要具有碳源和氮源及琼脂(凝固剂);(4)培养基采用①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②灼烧灭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⑨化学消毒,如75酒精;(5)由突变体1可知D—G,2可知B—D,4可知C—B,5可知A—C,所以是E—A—C—B—D—G。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目动物传染病,目前常用接种弱毒疫苗的方法预防。此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该病毒的一种结构蛋白VPI。科学家尝试利用转基因番茄来生产口蹄疫疫苗,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口蹄疫病毒的VPI蛋白在免疫反应中称之为      ;口蹄疫基因在植物体细胞中也能表达出相同产物的原因是                 

(2)过程⑥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各种必需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外,还需要添加卡那霉素以便筛选出含有

   的叶片小段。

(3)在制作含有VPI基因的表达载体时,所选用的载体中有限制酶E、F,G、H的切点各一个。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含有VPI目的基因的DNA上进行切割,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kb,lkb=1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0.2kb),图解如下图2。若再用限制酶G和H各切割一份重组质粒pZHZ2样品,酶切结果如表1所示,试判断VPI目的基因的大小为    kb,酶G和酶H都能将重组质粒切割出两段的原因是                

满分5 manfen5.com

(4)获得表达VPI蛋白的番茄植株以后,需要进行免疫效力的测定。具体方法是:将转基因番茄叶片提取液注射到豚鼠体内,每半个月注射一次,三次后检测豚鼠血液内产生的             的量。为了使相应的结论可信,应增设两个对照组,分别注射                         

 

查看答案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对水稻幼根生长情况的影响,某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满分5 manfen5.com

(1)方法步骤、结果及结论:

①将状况相同的200粒刚萌发的水稻种子平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分别放在浓度为0、5、10、15umol/L 的脱落酸溶液中处理l天后,转至培养皿中培养,培养条件适宜且相同。

②培养至第3天后,               

③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④实验结论:                       

(2)水稻染色体上的BGLU2基因的表达产物促进幼根的生长。研究人员在第3天分别取上述甲、丁两组幼苗的等量幼根进行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①过程a表示      ,其所利用的原料是           

②过程b的PCR反应体系中,除需模板cDNA和原料外,至少还需向缓冲液中加入的物质有   和引物。设计引物是PCR技术关键步骤之一,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引物(只标注了部分碱基序列)是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满分5 manfen5.com

③甲组水稻幼根细胞中BGLU2基因含量     (小于/等于/大于)丁组细胞中该基因的含量。依据电泳结果推测,乙、丙水稻幼根细胞中的BGLu2基因转录出的mRNA含量的关系是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

植物篱是无间断式或接近连续的狭窄带状植物群。科研人员研究了蓑草、苜蓿构成的植物篱对小麦蚜虫(如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等)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研究的植物篱种植区分布如下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小麦蚜虫通常分布在小麦叶表面,刺吸植物体中的营养。一般应采用       法调查小麦蚜虫的数量。

(2)图2是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苜蓿区和蓑草区的蚜虫种群发生高峰期比对照区    ,在蚜虫种群发生的高峰期,        作为植物篱可以显著抑制小麦蚜虫的种群数量。

(3)种植苜蓿和蓑草为什么会对麦蚜的发生产生不同的效果?研究者提取出两种植物的挥发物,并探究四种麦田昆虫对两类挥发物的反应,统计各组实验昆虫(试虫)中能趋向挥发物的昆虫平均数量,结果如下图:

满分5 manfen5.com

①两类植物的挥发物均能引起七星瓢虫等的趋向表现;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明显减少,部分七星瓢虫就会另去他地觅食。这些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它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生物的          ,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作用。

②与苜蓿挥发物相比,蓑草挥发物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驱避作用            的挥发物能显著引诱猫蛛科蜘蛛。

 

查看答案

研究两个有关遗传学方面的问题:

 (1)图1为患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乙病(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Ⅱ一3和Ⅱ一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图2为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中的某一特定序列被某酶E切割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2,bp表示碱基对),并可据此进行基因诊断。

满分5 manfen5.com

①Ⅲ一12的基因型是            。Ⅲ一9与Ⅲ一12近亲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        

②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1900个甲病患者,若Ⅲ一12与该地一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            。   

③若Ⅱ一3和Ⅱ一4再生一个小孩,在产前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个体的概率是   

(2)图3是高胆固醇血症和白化病(两对性状在遗传上是彼此独立的)的家族系谱图。控制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该病有中度和重度两种类型,其患病程度与含致病基因多少有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①调查发现在人群中每1000000人中有一个重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那么正常基因的频率是    

②若Ⅱ-7与Ⅱ一8生一个女孩,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几率是     。若Ⅱ7与Ⅱ一8生育了一个患重度高胆固醇血症的孩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或受精卵有丝分裂    期发生了            

 

查看答案

下图是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诱导a一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有关结构,①、②表示有关过程。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催化①过程的酶包括                。与②过程相比,①过程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                  

(2)甲、乙、丙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①过程的产物与丙结合需要穿过   层膜。

(3)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若a一淀粉酶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但合成的a-淀粉酶分子结构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                  

(4)研究过程中发现,细胞中能够检测到a一淀粉酶mRNA,但却没有正常合成a-淀粉酶,推    测最可能是小麦种子细胞的细胞核中的             被破坏,原因是               

(5)小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赤霉素信号传递中间体,导致GAI阻抑蛋白降解。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