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性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依次是A和B
B.B中信息传递的速度比A中信息传递的速度要快
C.若A图中“细胞”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则“靶细胞”最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B有关,也可能与A有关
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体外受精时对精子要进行获能的处理,卵母细胞也需要培养至减II中期
B.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都需要加入该种动物的血清
C.受精作用和卵裂过程发生于输卵管,卵裂期细胞数量不断增多,胚胎体积不断增大
D.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都具有两亲本的遗传特性,前者属有性生殖,后者属无性生殖
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苷酸和校读(移除错配的核苷酸)。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酶中的氨基酸序列没有发生改变
B.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C.突变酶降低了基因突变频率不利于进化
D.突变酶大大提高了DNA复制的速度
某学生社团以果蝇为材料开展遗传学实验。已知果蝇中有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残翅、红眼与白眼三对相对性状,其中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体色和翅形基因则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
⑴现有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交配,产生子代中雄果蝇都是白眼,雌果蝇都是红眼,则红眼和白眼中显性性状是 。
⑵若果蝇中相对性状灰身与黑身用A、a表示,长翅与残翅用B、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3:3:1:1,则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______和________。
⑶在体色和眼色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正交与反交产生子代结果不一致的亲本组合性状是 。
⑷如果将孵化后4 ~7d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环境下(正常培养温度为25℃)处理6~24h,结果培养出的成虫中出现了一定数量雌雄皆有的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由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① ② 。
⑸基因突变大多数对生物有害,甚至导致死亡。在做果蝇实验时发现1只突变型(单个基因突变)的雌蝇与1只野生型雄蝇交配,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请你用遗传图解解释该现象,并用简练的文字作以说明(基因用R、r表示,其它字母表示不给分)。
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如低温或高温)的影响时,细胞的结构会遭到损伤而使膜的通透性增加,结果细胞内含物会不同程度的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溶解于蒸馏水中、各种杂质以及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从而带来实验误差),透性变化愈大,表示受伤愈重。
①实验材料: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
②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60株,去除残留组织,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6只烧杯,分别加入20mL蒸馏水,编号为1、2、3、4、5、6号;
第三步:将60株小麦幼苗均分成3组,每组20株,分别置于1、2、3号烧杯中,4、5、6号烧杯的处理措施是 ;
第四步:1、4号烧杯置于冰水中; ;
第五步:40分钟后取出,去除烧杯中的幼苗。将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 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请回答:
⑴第一步去除残留组织,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的目的是 。
⑵请补充上述的实验步骤:
第三步: 。
第四步:1、4号烧杯置于冰水中; ;
⑶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⑷实验的因变量是 。
⑸空气中的CO2溶解于蒸馏水中,会带来实验误差。在实验的设计中,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是: 。
小麦旗叶是小麦植株最顶端的一片叶子,科研人员对小麦旗叶发育过程中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行研究,测定其不同发育阶段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注:“----”表示未测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原因可能是吸收_____________少,影响光合作用过程。
(2)若将A时期的旗叶置于密闭恒温玻璃容器中,给与恒定的光照,一段时间后A期叶肉细胞中明显增强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增多。
(3)将C时期的旗叶置于密闭恒温玻璃容器内,连续48h测定容器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
据曲线分析,实验中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C3含量变化是_________;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_____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____ ______。
(4)小麦旗叶因叶面积大、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多,叶绿体中_______________数量多,对小麦籽粒的产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