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
实验原理: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发光强度;当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都足量时,在一定范围内,ATP的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一、ATP的提取:称取一定量的人参愈伤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
二、ATP的测定: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在有氧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请回答:
(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__________ 被破坏而失活。
(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__________;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形式的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出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实验结果如图。
①学习小组配制了1×10-8mol/L ATP标准液、70mg/L荧光素溶液(过量)和_____________溶液进行实验。
②结果表明:图中_______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右面是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上看,__________________与其它三者的差别最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
(2)Ⅳ属于_____________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Ⅱ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将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和_______(填序号)。
(4)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四类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_____________。
(5)在离体条件下,若将图Ⅰ细胞进行培养,则会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
(10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Z是_________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液染色,可使Ⅲ呈现________色。
(2)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和Ⅳ两者都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的关系是前者________后者。
(4)在人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Y共有 种,Ⅱ一般是 (相同、不同)的;Ⅲ一般是 (相同、不同)的。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A.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时,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应将甲基绿、吡罗红混合使用
C.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时,所用蔗糖溶液浓度为0.5g/ml
D.观察叶绿体时需用健那绿进行染色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右图。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载体蛋白的作用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B.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是降低了细胞液的渗透压
C.Na+逆浓度梯度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该机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增强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