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育种方法中能改变基因分子结构的是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下列育种方法中能改变基因分子结构的是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B 【解析】 试题分析:杂交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改变生物的基因型,不产生新基因,A项错误;诱变育种是指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其原理的基因突变,改变基因分子的结构,产生新基因,B项正确;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数量变异,不改变基因内部分子结构,C、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B.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

C.两个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为杂合子

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遗传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对演绎过程及结论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

B.孟德尔和萨顿在进行遗传学研究时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C.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是摩尔根果蝇实验的假设之一

 

查看答案

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RRXTXT的果蝇体内,存在4个R基因的细胞为

A.初级精母细胞           B.神经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查看答案

(8分)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在19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蛾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上升到95%以上。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1)在19世纪时,桦尺蛾的栖息地曼彻斯特地区,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的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                                   

(2)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的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3)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经过长期的         ,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             ;有利变异则逐渐               ,从而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查看答案

(8分)多指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受P基因控制;色盲是一种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受b基因控制,分析下列遗传系谱,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产生的精子类型分别是                 ;(本空2分)

⑵Ⅲ—2的基因型是          ,她是纯合体的概率为          

⑶如果Ⅳ—1是一个男孩,此男孩既是多指又是色盲的概率为         ,只患多指不患色盲的概率为        

⑷如果Ⅳ—2是一个女孩,则她只患色盲而不患多指的概率为        ,两病都不患的概率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