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科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开辟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新途径
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哺乳动物生产人类所需的药品
D.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结合图,判断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切断a处的酶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连接a处的酶为DNA连接酶
C.切断b处的酶为解旋酶
D.切断b处的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如图为基因工程的部分操作过程示意图,甲~丁代表各不同阶段参与作用的成分。根据图示资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中的质粒都可以作为甲
B.丙是生物体内的RNA分子
C.乙和丁所用的酶相同
D.图中各个过程都可在试管内完成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包括细菌的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B.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Ca2+处理细胞
C.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D.基因治疗是把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的缺陷基因剔除后再导入健康的外源基因
(16分)科研人员以酵母菌为受体细胞,通过转基因技术研究水稻某种病毒的蛋白P与水稻蛋白的相互作用。
(1)实验所用的缺陷型酵母菌不能合成组氨酸、色氨酸和亮氨酸,培养时在培养基中需添加上述氨基酸,为酵母菌细胞内________上合成________提供原料。
(2)将蛋白P基因与质粒K(具有色氨酸合成基因及BD蛋白合成基因)连接,构建重组质粒K。将重组质粒K导入缺陷型酵母菌,用不含________的培养基筛选转化的酵母菌获得菌落,从这些菌落中可筛选得到基因成功________BD-P蛋白的酵母菌A。
(3)为研究蛋白P能够和哪些水稻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科研人员提取水稻细胞的mRNA,在________酶作用下获得cDNA,再与质粒T(具有亮氨酸合成基因及AD蛋白合成基因)连接形成重组质粒T,构建水稻cDNA文库。
(4)在酵母菌细胞内,组氨酸合成基因的转录受到调控,如下图所示。若被测的水稻蛋白能与病毒蛋白P发生相互作用,BD、AD两个蛋白充分接近时,_________才能催化组氨酸合成基因转录。
(5)将酵母菌A分别接种到不含组氨酸和不含亮氨酸的培养基中,以确定转入重组质粒K后酵母菌A________。取水稻cDNA文库的多个重组质粒T分别转化到酵母菌A中,将转化产物接种在不含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获得了分散的多个单菌落。经检测这些酵母菌中含有4种水稻蛋白,表明这4种水稻蛋白能够________。
(6)研究发现,这4种水稻蛋白都是水稻不同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推测该病毒引起水稻出现各种病症的原因之一可能是______。
(18分)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编号 | 亲本组合 | 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 | 结实率 |
① | ♀DD×♂dd | 16/158 | 10% |
② | ♀dd×♂DD | 77/154 | 50% |
③ | ♀DD×♂DD | 71/141 | 50% |
(1)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使________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________作为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________(填“野生”或“突变”)植株的幼芽经过________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
(2)用________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发现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________分裂。
(3)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为D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让杂交①的F1给杂交②的F1授粉,预期结实率为________,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
(4)为验证F2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研究者根据D基因、T-DNA的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如下图所示:
随机选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Ⅰ+Ⅲ”组合及“Ⅱ+Ⅲ”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若________,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Dd;同理可判断其他基因型,进而统计各基因型比例。
(5)研究表明D基因表达产物(D蛋白)含有WD40(氨基酸序列),而通常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内。为探究D蛋白是否为核蛋白,研究者将D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同时将已知的核蛋白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再将两种融合基因导入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如果________,则表明D蛋白是核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