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是某经济作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据图回答: (1)图甲为该作物在光合作用最适...

下图是某经济作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图甲为该作物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下,净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和光强影响的变化曲线。在CO2浓度小于a时,中光强下该作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填“>”“=”或“<”)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在CO2浓度为b时,高光强下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           (填“>”“=”或“<”)m。

(2)图乙是初夏某天在遮光50%的条件下,温度、光强、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开张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8:00到12:00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                           。6:00时产生ATP的细胞器              。若此时去掉遮光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         

 

⑴> > ⑵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增强,但呼吸速率增加更多,使二者的差值减小 线粒体和叶绿体(答对或答错一个不给分) 减少 【解析】 试题分析:(1)据图甲分析可知,在CO2浓度小于a时,中光强下该作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所以此时净光合速率小于0;在CO2浓度为b时,图示数值m(表示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实际光合速率-该植物所有活细胞总的呼吸速率,而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实际光合速率-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因此,在CO2浓度为b时,高光强下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m。 (2)根据图乙可知,8:00到12:00气孔导度基本不变,说明此时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与气孔导度无关,而是由于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增强,但呼吸速率增加更多,使二者的差值减小;6:00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此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若此时去掉遮光物,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叶绿体内被还原的C3增多,所以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会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可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使机体产热量增多

B.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C.下丘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中枢,故它是生命活动调节的最高级中枢

D.下丘脑既可以通过神经结构调节生命活动,也可通过产生激素调节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的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 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 h、 i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的呼吸消耗量,j、k、1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图中涉及的食物链中共包括四个营养级

B.图中兔子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b=h+e+k

C.分解者产生的物质和能最可供植物利用

D.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及其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某种生物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生物进化

B.退耕还林能保持水土,说明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原产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江苏沿海一带,迅速扩散后会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查看答案

下列图示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物质的跨膜运输,其中图甲示渗透平衡状态, △h为S1与S2液面高度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学科网 版权所有

A.图甲中,S1与S2溶液渗透压相等

B.若用等量清水替换图甲漏斗中S1高出S2的部分,再平衡时△h会不变

C.图乙中b、c、d运输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

D.兴奋产生时,神经细胞膜外Na+内流的方式为图乙中的a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空间结构被破坏的蛋白质,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可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大部分染成绿色

C.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可确定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D.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应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后再染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