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 图AB时间 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只
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
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
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
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
将一块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
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
C.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
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
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b状态转变为a状态
B.a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活化能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该反应只能在细胞内进行
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都能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