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于        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        (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        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        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        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        ℃设计后续实验。

 

(1)苏丹III(或者苏丹IV) 萃取法 油脂 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 45 40 【解析】(1)油脂可被苏丹III染液(或苏丹IV)染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由于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故采用萃取法。(2)脂肪酶的微生物B可以分解脂肪,故可以以脂肪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不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无法生存。(3)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活菌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有活的菌体才能形成菌落。(4)45℃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最大,故酶活性最小;40℃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最小,故酶活性最大,由此可知要想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需要围绕40℃温度设置温度梯度进行实验。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油脂的提取和鉴定、微生物的分离、菌体计数、及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等知识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查看答案

(10分)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查看答案

(11分)

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        ,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        ,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        (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        调节。乙酰胆碱属于        (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        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查看答案

(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查看答案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