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16分)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如下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6分)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如下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线粒体外膜的主要成分是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时可用               染液进行染色;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线粒体常用的方法是                       

(2)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发生在       期,需要核糖核苷酸、酶和        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过程③的场所是                     (细胞器)。

(3)从图中M蛋白在线粒体中的位置推断,M蛋白与有氧呼吸第                   阶段关系密切。

(4)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               (图中编号)过程。

 

(16分,每空2分) (1)磷脂和蛋白质(漏1个扣1分,答“脂质和蛋白质”2分,多答“糖类”得0分) 健那绿 差速离心法 (2)(分裂)间(答“有丝分裂间期”得2分,“减数分裂间期”0分) ATP(答“能量”0分) 核糖体 (3)三 (4)④ 【解析】 试题分析:(1)线粒体外膜属于生物膜的范畴,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因此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线粒体属于细胞器,分离细胞器的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2)连续分裂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过程①为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过程,所以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转录是在ATP提供能量的前提下,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依次连接,形成mRNA分子的过程,因此需要核糖核苷酸、酶和ATP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过程③为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过程,其场所是核糖体。 (3)图示显示,M蛋白从线粒体外被转运至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据此可推知: M蛋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关系密切。 (4)图示显示,T蛋白通过④过程与线粒体外膜上的相应蛋白质结合形成TOM复合体。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其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由此可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④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成分、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基因的表达、有丝分裂、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在普通栽培条件下,不同生长时期的花生植株在6~18时的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图,幼苗期植株出现“午休”现象。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花生植株鲜重的变化量来表示

B.在中午12时,与开花期植株相比,幼苗期植株的气孔开放程度更小

C.对幼苗期植株适当减少光照,可避免出现“午休”现象

D.不同时期的花生植株的呼吸速率大致相同

 

查看答案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FP)是从水母里发现的一种基因,一直是监测完整细胞和组织内基因表达及蛋白质位置的理想标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水母中提取FP基因需用到限制酶

B.PCR技术扩增FP基因需用到两种引物

C.FP基因的复制和转录所用的模板相同

D.检测FP基因在受体细胞是否成功表达最简便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法

 

查看答案

下表为某河流中5种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已知能量传递效率为10%,戊的同化量为1×1010kJ,乙的同化量为2×108kJ,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这5种生物构成了该湖泊的生物群落   

B.表中的食物关系能构成4条食物链

C.理论上甲的同化量应为8×107kJ

D.丙生物的碳元素不可能流向丁  

 

查看答案

找到孕妇羊水中的细胞,经培养后进行显微镜检查,能够鉴别胎儿

A.是否出现肢体异常            B.是否患有红绿色盲症

C.是否患有囊性纤维病          D.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合的是

A.孟德尔和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B.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鲁宾和卡门利用荧光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D.达尔文和温特通过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发现了生长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