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野生型噬菌体的A基因可分为A1~A6六个小段。一生物学家分离出此噬菌体A基因的四个缺失突变株,其缺失情况如下表所示:(“+”未缺失,“-”缺失)
现有一未知突变株。将其与缺失突变株J或L共同感染细菌时,可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若将其与缺失突变株K或M共同感染细菌时,则不会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由此结果判断,未知突变株的点突变是位于基因的哪一小段中( )
A.A1 B.A2 C.A3 D.A4
人类的X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X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注:密码子GCC——丙氨酸):
CGG重复次数(n)n<50n≈150n≈260n≈500
X基因的mRNA(分子数/细胞)50505050
X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10004001200
症状表现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CGG重复次数不影响X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B.CGG重复次数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
C.遗传病症状的轻重与蛋白质中丙氨酸的多少有关
D.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模型构建方法是现代科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等类型。下列不属于模型研究方法的是( )
A.J.D.Watson和F.Crick创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拍摄某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图
C.某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图
D.某同学通过研究某种细菌繁殖不同时间段后产生的细菌细胞数目绘制成的曲线图
用35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核的DNA分子单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5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5P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A.0条
B.10条
C.20条
D.大于0小于或等于20条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B.血红蛋白基因表达过程中所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完全相同
C.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分别是转录和翻译的原料
D.HIV感染人体时可以发生RNA→RNA→蛋白质的过程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D.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