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下图)进行探究:( )
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
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中,a部分不分裂但不断在长大
C.实验②中,a部分与b部分发育速度相同
D.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分子伴侣”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蛋白质)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只能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植物细胞也不例外
B.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B细胞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C.图2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过程
D.若图2中甲表示发出信号的细胞,1表示信号分子,则乙是靶细胞,图中2表示受体
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经了100多年的时间,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在这期间,无数科学家积极投身该项研究之中并各自取得一定的进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末,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蛋白质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抽提出蛙红细胞内所有脂质,最终确定膜上的磷脂为双层
C.1959年,罗伯特森获得细胞膜“暗﹣亮﹣暗”电镜照片,认为蛋白质分布于膜两侧
D.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实验Ⅰ:用任氏液(含少量Ca2+)灌注离体蛙心,发现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Ⅱ:用不含Ca2+的任氏液灌注离体蛙心,发现蛙心会很快停止跳动。这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Ca2+( )
A.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蛙心形态有重要作用
D.为蛙心的跳动直接提供能量
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 )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代谢细胞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