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蝇的染色体组中,如果Ⅳ号染色体多一条(称三体)或少一条(称单体)均能正常生活,而且可以繁殖后代,三体果蝇在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并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果蝇的正常眼对无眼是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位于Ⅳ号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眼纯合三体雄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可产生4种配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染色体的数目是0或1或2
B.将无眼普通果蝇与正常眼单体果蝇杂交,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眼:无眼=1:1
C.如果将杂合的正常眼果蝇与正常眼三体果蝇(BBb)杂交,其后代基因型有4种
D.如果将无眼的普通果蝇与纯合正常眼三体果蝇杂交,得到F1代,再用无眼的普通果蝇与F1的三体果蝇杂交,其后代中正常眼与无眼的比例是5:1
某哺乳动物的背部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之间共显性(即A1、A2和A3任何两个组合在一起时,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系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
B.背部的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子有3种
C.背部的皮毛颜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D.某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养貂人让他饲养的貂随机交配,发现平均有16%的貂皮肤粗糙(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这样的貂售价会降低。他期望有更多的平滑皮毛的貂,于是决定不让粗糙皮肤的貂参与交配产生后代,则下一代中,皮肤粗糙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A.8/49 B.2/49 C.4/49 D.1/49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亲代组别 | 1组(一对蝇) | 2组(一对蝇) | ……n组(一对蝇) | |||
子代分两份处理 | A施DDT | B无DDT | A施DDT | B无DDT | A施DDT | B无DDT |
结果 | 存活较少 | 全部存活 | 存活较多 | 全部存活 | 存活很少 | 全部存活 |
选择 | 淘汰 | 淘汰 | 淘汰 | 保留 | 淘汰 | 淘汰 |
A.DDT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
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C.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D.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
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B.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
C.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D.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突变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功能改变,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
C.无丝分裂、原核生物的二分裂及病毒DNA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D.环境对生物性状的选择从分子水平看,是环境对有利基因的选择,这将引起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