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渗透作用的两组实验(A代表某种低浓度蔗糖溶液,B, C代表两种高浓度蔗糖溶液)。开始时如图一,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发生变化,H1, 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烧杯中液面的高度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图二中两漏斗中B、C的浓度相等
C.图一A溶液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
D.图二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率
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状况相同),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蔗糖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40g·L-1
B.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
C.在溶液浓度为30g·L-1~90g·L-1范围内,细胞壁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D.在溶液浓度为20g·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
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Na+ B.CO2 C.胰岛素 D.K+
因研究并阐明细胞内囊泡转运机制——“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组织,细胞将陷入混乱状态”,詹姆斯等三位科学家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胰岛素是借囊泡进行精确运输并最终释放到内环境中
B.同一种抗体合成时,在不同来源的囊泡中,其结构不同
C.囊泡与靶膜的识别及结合具有特异性
D.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只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关于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转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中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变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运动时肌细胞中的糖原转变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产生的还原氢都来自水中的氢原子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核孔复合物是位于核孔上与核孔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物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