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 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
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 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我国的计划生育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 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成虫数(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是
年龄期 | 个体数 | ||
甲 | 乙 | 丙 | |
幼年期 | 600 | 400 | 200 |
成年期 | 400 | 400 | 400 |
老年期 | 200 | 400 | 600 |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