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萝卜磨碎制得的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为3、5、7、9的盛有过量且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 ℃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气体。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提取液的加入量减半。两次实验中剩余过氧化氢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pH不同造成的
B.曲线B是第二次实验的结果
C.提取液的量会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D.用点燃的卫生香检验气体产生情况时,pH为7的一组中最容易熄灭
以下实验不能说明( )
组别 步骤 | 1 | 2 | 3 |
1 | 2%蔗糖液2mL | 2%蔗糖液2mL | 2%蔗糖液2mL |
2 | 蒸馏水1mL | 酵母提取液1mL | 稀释唾液1mL |
3 | 37℃恒温水浴,保温10分钟 | ||
4 | 斐林试剂1 mL | 斐林试剂1 mL | 斐林试剂1 mL |
5 | 50~65℃温水中加热2分钟 | ||
实验结果 | 蓝色 | 砖红色 | 蓝色 |
A.酵母提取液含有蔗糖酶 B.酵母提取液含有还原糖
C.蔗糖不是还原糖 D.稀释唾液能消化二糖
化学反应中处于活化态的分子才能发生反应。如图表示同一化学反应分别在无催化剂和有酶时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F曲线分别表示有酶和无催化剂时反应的情况
B.(a-c)表示有酶催化时反应的活化能
C.活化能越高则该反应越容易进行
D.如果使用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坐标上上移
下列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 ②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④根细胞吸收Na+
⑤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⑥水分子进出细胞
⑦白细胞吞噬细菌
A.①③④⑦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⑥
以下几项中,最能体现细胞学说的是( )
①所有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
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③酵母菌出芽生殖产生新的酵母菌;
④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⑤细胞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⑥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基本相同。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对图曲线模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浓度
B.若表示葡萄糖进入成熟哺乳动物红细胞速率与膜内外浓度差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
C.此曲线可表示动物骨骼肌细胞内ATP生成量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D.若表示环境温度与生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则该曲线不能表示恒温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