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成虫数/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B.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则下列数字最接近K值的是( )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在探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 )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最终是达到 ( )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