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Ⅰ组:未加河豚毒素;Ⅱ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III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I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内比膜外电位 (填“高”或“低”)70mV。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 的方式释放 ,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 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从II、III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 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 ,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 作用。
(3)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 形成痛觉。为减弱疼痛,医学上可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 类药物。
狂犬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不损害神经纤维,但能通过神经纤维迅速运动到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繁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毒侵入体液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属于免疫防卫的第________道防线。若吞噬细胞将病毒信息呈递给T细胞,后者会分泌__________,该物质能促进______________的增殖、分化。
(2)神经细胞被狂犬病毒侵染后,___________细胞会与其密切接触,引起被侵染的神经细胞_________(凋亡/坏死)。
(3)下图表示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位于间隙的狂犬病毒可以与_________上的细胞黏附因子结合,以__________的形式运输进入神经细胞,与神经冲动__________(顺向/反应)运行。
(4)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两侧发生电位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若一部分乙酰胆碱受体与狂犬病毒结合,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___。
(5)多数情况下,狂犬病毒有较长潜伏期,人被犬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疫苗。该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____________,预防狂犬病发生。
如图表示人体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据图分析回答:
(1)据图可知,③分泌调节的枢纽部位是_____ _,能调节垂体功能的激素是____ (写名称).
(2)常温下,血液中激素③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下丘脑分泌的①和垂体分泌的②分泌量将减少,这种调节属于______ 调节.
(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 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加;影响神经系统的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 。
(4)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大量出汗后,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兴奋,传导至______ ,产生渴觉;同时垂体释放的⑤______ 增加,⑤作用于______ ,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保持水平衡.
(5)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增多,机体就会通过促进______和一些非糖物质的转化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
(6)激素调节的特点除了通过体液运输外还有: 、 。
(7)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体的内环境稳态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
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
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
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
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K+均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B.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C.运输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运输Na+
D.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经乙外流的结果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如图是其发病机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