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

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满分5 manfen5.com

1光下水稻叶肉细胞合成ATP的场所是                     , 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2光照强度高于8×102 μmol·m-2·s-1时,影响原种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光照强度为10×102~14×102 μmol·m-2·s-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  _____。

3分析图中信息,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

 

(1)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分) [H]和ATP(2分) (2)光照强度(1分) 光照强度增加与CO2供给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影响相互抵消(或“CO2供应已充足且光照强度已达饱和点”)(3分) (3)增大气孔导度,提高水稻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2分) 【解析】分析图示,表示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左图中,在一定范围内,相同的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水稻的气孔导度比原种水稻更大;右图中,光照强度低于8×102μmol·m-2·s-1时,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相同;光照强度高于8×102μmol·m-2·s-1时,相同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比原种水稻更快(1)水稻叶肉细胞合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进入植物细胞内的CO2首先被C5化合物固定成为C3化合物,再被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还原。(2)结合题图: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在低于8×102μmol·m-2·s-1的范围内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光照强度;由普通与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与光强度变化关系曲线可看出:光强为10~14×102μmol·m-2·s-1时,普通水稻随光强变化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而此时气孔导度下降,CO2吸收减少,说明可能是光照强度增加与CO2供应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影响相互抵消,同时细胞呼吸也能产生二氧化碳供光合作用利用。(3)由气孔导度与光强度关系曲线可看出转基因水稻较普通水稻的气孔度大,其原因为转基因水稻导入了PEPC酶的因素,说明此酶有促进气孔打开或增大作用;同时转基因水稻在较强光照下光合速率却更强说明更能适应较强光照环境。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名师点睛】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曲线分析: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量表示此时的呼吸强度。 AB段表明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而到B点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对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

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所有动物的调查

B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某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改变环境条件,K值一定增大

 

查看答案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物种组成及比例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查看答案

如图为三种生物的生存曲线。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作为子代的食物;叶蜂产卵于叶上;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甲、丙、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