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双链结构中,排列在外侧、组成基本骨架的成分是( )
A.脱氧核糖和碱基 B.脱氧核糖和磷酸
C.全是碱基 D.全是脱氧核糖
A(a)基因与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
A.1:1 B.1:1:1:1 C.3:1 D.2:1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的( )
A.脱氧核糖的含量和排列 B.碱基互补配对的种类和数量
C.A-T与G-C的数量比 D.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
蝌蚪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变态以适应陆栖生活,其外观上出现成对的附肢,尾部逐渐萎缩最后消失(褪尾现象)。正常情况下,从孵化出蝌蚪到形成成体幼蛙,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为探索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和甲硫咪唑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如表2和图1所示,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两项)。
(2)分析表2结果,由1、2、3组实验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有: ,由1、4组实验对照可以推测甲硫咪唑对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具有 作用。
(3)分析图1中1-4组蝌蚪体长增长情况可知,在蝌蚪生长发育的某时期加入甲状腺激素 蝌蚪体长的增长速度,第3组8d后体长出现负增长,可能是本实验使用的蝌蚪在进行实验时已生长发育到了某一阶段,8d后已经开始出现 现象。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刚毛与截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D、d表示)。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提示:右图为果蝇X、Y染色体同源区段(Ⅰ区段)和非同源区段(Ⅱ、Ⅲ区段),Ⅰ、Ⅱ、Ⅲ区段上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均为伴性遗传。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可以推断出果蝇灰身性状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实验二中F1灰身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F2的灰身刚毛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H、h,分别控制的性状是腿部有斑纹和腿部无斑纹。现有纯种果蝇若干,若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确定H、h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位置是Ⅰ区段还是Ⅱ段,则可选择表现型为腿部_______________的雌性亲本与表现型为腿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性亲本进行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