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2015秋•钦州期末)肝细胞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从而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研究...

(2015秋•钦州期末)肝细胞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从而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研究人员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解毒功能而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设计如下(“﹡”表示还没完成的实验步骤):

组别

培养环境

肝脏小块

(数目相同)

A组

含1.0mmol•L﹣1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B组

含1.0mmol•L﹣1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C组

不含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1)表中实验组不需要放置肝脏小块的是      组.

(2)图中曲线丙是      组实验的结果,说明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     

满分5 manfen5.com

(3)图中曲线      是A组实验的结果,这说明     

(4)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甲醛可诱发染色体断裂,为进一步验证肝脏的解毒功能,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①取新培养的具有分裂能力的正常淋巴细胞悬液3等份,备用.

②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培养肝脏15min后,取三组装置中的      ,分别加入备用的淋巴细胞悬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分别取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并对比分析.

③实验结果:添加了      组中的肝脏培养液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其他两组的淋巴细胞正常.

 

(1)B (2)C 产生(少量)甲醛 (3)乙 肝脏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 (4)②等量肝脏培养液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③B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研究肝脏细胞的解读作用,因此变量应该是有毒物质的有无,因此除A组外,C组应该加入等量的肝脏细胞;而B组不需要放置肝脏小块. (2)由于C组中没有加入甲醛,故甲醛的含量较低,因此曲线丙属于C组实验的结果,但是有少量的甲醛,说明肝脏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了甲醛.(3)根据实验目的,A组的有毒物质在肝细胞的作用下,甲醛的含量逐渐降低,故A组的作用结果与曲线乙相符. (4)根据题干已知一定浓度的甲醛可诱发染色体断裂,验证肝细胞的解毒功能,因此实验变量应为甲醛的含量,同时需要加入染色体观察甲醛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A组中的甲醛被分解,C组没有加入甲醛,只有B组含有甲醛,能让染色体断裂,其他两组的淋巴细胞中染色体正常. 故答案为: (1)B (2)C 产生(少量)甲醛 (3)乙 肝脏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 (4)②等量肝脏培养液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③B 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秋•钦州期末)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的主要食物链“植物→田鼠→鼬”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此荒地多年前曾发生过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该生物群落      演替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良好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没有带标记的20只,带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      作用以      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据表可知,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学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生态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表.

种植比率(甲/乙)

0.25

0.67

1.50

4.00

收获种子比率(甲/乙)

0.37

1.45

2.06

8.08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两种植物最可能的结果是      .以上也表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查看答案

(2015秋•钦州期末)如图为某种生活在寒冷地带的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在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去甲肾上腺素能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体现了膜的      功能.

(2)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该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此过程还会使BAT细胞中cAMP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      量增加.

(3)UCP﹣1基因的表达要经过      过程实现,BAT细胞内的能促进该基因的      表达.

(4)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      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     

(5)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该动物通过调节      ,最终引起BAT细胞中            ,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查看答案

(2015秋•钦州期末)某种自花受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为白色.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      (纯合子/杂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时,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是     

Ⅱ.现发现这一白花植株种群中出现少量红花植株,但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核基因情况,需进一步研究.

(1)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则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若花色由D、d,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

满分5 manfen5.com

①DNA所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全部表达,原因是     

②该植株花色为,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     

③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该植株自交时后代中红花植株占.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遗传      (是/不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答案

(2014•宁波二模)测定透明密闭玻璃罩内某植物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O2消耗量(相对值)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      .据图推测,该植物的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      (填“高”或“低”).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      ℃.

(2)该植物光反应的产物中,被碳反应利用的物质是      .在供给C18O2较长时间后,叶肉细胞线粒体内能够检测出含18O的物质有      (写出两种).

(3)图中A点时该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氧气的扩散方向是      .B、D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查看答案

(2015秋•钦州期末)成年雄性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0个四分体,将该小鼠的一个分裂旺盛的未标记的体细胞放入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该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有80条染色体被32P标记

B.含有2组中心体

C.每一极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

D.含有4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