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A、B分别为某XY型哺乳动物(2n)雌雄正常个体的部分基因分布图,C、D为异常个体的基因分布图。(注:缺少整条染色体的生殖细胞致死,但个体不致死;不考虑基因间的交叉互换,各类型个体均能进行正常减数分裂。)
有关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见下表。
M | m | N | n | L | l |
体大 | 体小 | 奔跑快 | 奔跑慢 | 花斑 | 棕色 |
(1)控制体型大小和奔跑速度的两对基因 (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C个体的变异发生在 分裂中,D发生的变异类型是 ;
(3)具有A、B基因型的雌雄个体交配,得到花斑体色体大奔跑快的个体的概率为 ;得到花斑体色体大奔跑快且能稳定遗传的概率是 。
(4)若只研究常染色体遗传,现B与D个体交配得到子一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要求写出配子)
(5)该动物眼色与多种酶参与催化有关。研究发现,h基因能控制正常酶1合成,与正常酶1比较,失去活性的酶1氨基酸序列有两个突变位点,如下图:
据图推测,h基因突变为H基因时,导致②处突变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 。
进一步研究发现,失活的酶1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正常酶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蛋白质合成 。
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癌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能够无限增殖。如图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几小时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请据图分析:
(1)据图1结果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 期。
(2)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用表格和直方图形式分别记录了实验结果,但记录表因故遗失,请根据直方图还原实验结果记录表:
(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研究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方法步骤:a.取若干只相同的培养瓶,分 组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的离体胃癌细胞。
b.
c.培养48 h后,检测并统计 ,结果如图2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图3所示。
②结果分析: 图2和图3表明蜂毒素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是 。
图1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简图,其中英文大写字母与甲、乙分别表示物质成分,e为电子,数字表示反应过程。图2中曲线a是自然状态下一个密闭温室中一天的CO2含量变化曲线,假定温室中温度恒定。据图回答:
(1)图1中,膜的上方为 (结构名称)。请写出膜上E生成F的反应式 。
(2)当某种环境因素X减弱时,B浓度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过程②催化酶的活性下降,但同时大多数酶的活性并未受影响;当减低环境因素Y时,过程②的酶与绝大多数酶的活性均降低。因此,可以推断影响过程②催化酶的因素X、Y分别可能是 。
(3)图2中,曲线a的BC段CO2含量降低的原因是 。
曲线b是在17时到20时之间采取某种措施后形成的,该措施是 。
有人在曲线b的D点(20时)后继续维持上述措施谋求更大产量,但是CO2含量的变化却如曲线c,形成EF段的主要原因是 。假定某个活的离体叶肉细胞处于EF时期,请你推测该细胞溶胶中CO2的浓度 (大于/等于/小于)图中24时温室中的CO2浓度。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DNA上的一个个片段代表一个个基因,DNA碱基的改变称为基因突变
B.参与基因表达的核糖体具有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
C.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D.染色体畸变都是在染色体断裂后发生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没有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B.一个北温带湖泊中的某种藻类呈垂直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若两个不同地区自然演替都能到森林阶段,则两地气候可以有较大差异
D.各种生态金字塔都可以出现倒金字塔
研究发现: 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发病原因是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如图所示),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后,能起到与Y激素相似的功能
B.患者血液中Y激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C.患者代谢增强,产热增加,兴奋性较高
D.X激素的作用遍及全身所有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