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工原料氯苯不易降解,会污染环境,现欲从土壤中分离高效降解氯苯的微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能降解氯苯的微生物菌种,可在被氯苯污染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 ___ _为碳源的培养液进行选择培养。除含有碳源外,培养液还应含有 _________ 、无机盐和蒸馏水等。
(2)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 mg氯苯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测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3小时、15小时、4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选定菌种的菌体数,既可在显微镜下用___ _____________ _直接计数,也可选用___ __________________ _法统计活菌数目。
(4)制备固体培养基,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分装→ →包扎→高压蒸汽灭菌→ 。
(5)接种时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麦条锈病是造成我国小麦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对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将能抗条锈病的品种甲与易感条锈病的品种乙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亲本组合 | F1表现型 | F2表现型及比例 |
甲×乙 | 全为抗条锈病 | 抗条锈病:易感条锈病=3:1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说明:①抗条锈病是____________性状。②小麦抗条锈病与易感条锈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研究者在F1中发现一株缺失了一条7号染色体的植株,该植株可以用来判定抗条锈病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注:配子中若缺少一条染色体,受精能力差。个体中若缺少一条或一对染色体仍可生存。)
①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抗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抗病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右图为HIV复制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 HIV主要攻击______________细胞。
(2)催化过程l和过程2的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与过程3的RNA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具体种类),过程3表示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条/多条)肽链的合成。
(4)依据右图写出HIV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膜外①②处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图甲所示)。箭头表示在M点给予一适宜刺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M点受刺激时,该部位的膜内电位的变化是 ,产生该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2)当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②时,①处膜外的电位是 ____________ ,①与②之间存在电位差,电表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当兴奋传到①时,②处膜外已恢复 ____________ ,电表指针又发生一次偏转;依据所观测到的数据,绘制成的电位差变化曲线如图乙中_ ____________ 所示。
(3)因受伤造成脊髓胸段截断的某患者,仍可完成排尿反射活动,据此分析,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_______________ (脊髓胸段/脊髓胸段往颈部方向/脊髓胸段往腰部方向),但是由于__________,患者出现小便失禁现象。
为了研究浮游绿藻的光合作用,在一密闭透明的容器中,加入适量小球藻H2180和少量NaH14CO3,并将装置置于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完成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l)光照几分钟后,小球藻周围会出现气泡,气泡中的气体成分是 __;此时,H14CO3-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能否在小球藻合成的有机物中检测到18O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
(3)如果将装置置于暗室中,待装置中氧气耗尽后,小球藻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 。
图甲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单侧光照使甲图中背光侧生长素接近丙图中D浓度
B.乙图中生长素对2处与3处的生长都是起抑制作用
C.甲、乙两图中植物的生长情况,是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结果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生长的促进作用可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