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证明某种细菌对植物树叶的分解作用,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其共同之处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等份,实验过程保持树叶湿润.其他实验条件和步骤如下表所示.哪种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
A.方案一 B.方案二
C.方案三 D.三个方案都不能达到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如图表示疏于管理的大豆田中,大豆与狗尾草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曲线分别代表大豆和狗尾草两种群
B.t1﹣t5时间内乙种群呈“S”型增长
C.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该农田中,物种丰富度将逐渐增加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
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大型杂食性鱼类甲,其食物来自浮游植物乙,来自草食性鱼类丙,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
B.从理论上计算,甲每增加1kg体重,最少需要乙提供360kg的物质
C.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DDT浓度最低的生物是乙
D.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甲
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植株的汁液为食.因为其排泄物为含糖量很高的蜜露,这能吸引一种个体较小的黄蚁取食.而这种小黄蚁为了能与棉蚜长期合作,反过来常常帮棉蚜驱赶多种瓢虫(蚜虫的天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复杂,其中有捕食、寄生,种间互助等
B.科研小组需用标志重捕法对某棉田蚜虫的种群数量进行定期调查,用于构建数学模型
C.上述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特生态系统的稳定
D.通过保护棉蚜天敌的生存环境,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甲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