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以下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
(2)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 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 灭菌的方法。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 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 时就加入刚果红。 (填“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4)如果观察到产生 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5)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菌种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C.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藏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生化机制如下图甲所示。为探究藏报春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根据图乙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判断,藏报春花色遗传遵循 定律。
(2)分析图甲可以说明,基因可以通过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图乙的F2中,黄色藏报春的基因型为 。
(4)图乙中F2白花藏报春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F2代白花藏报春中的比例为 ;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
下图1是某湖水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2为图1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 ,如果图2中的A、B、C、D表示图1中的四种鱼,图1中和A、B、C、D对应的成分是 。
(2)图1中能看出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形式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的。
(3)图1表示的湖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物质循环和 等。
(4)鱼D不会获得浮游动物同化的全部能量,从能量传递的角度来看,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较大一部分
散失。鱼D增重1g,至少消耗浮游藻类 g。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体内存在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具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内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DC细胞外还有 等,DC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是 。
(2)抗原经DC细胞处理后,细胞外出现的特定物质能与T细胞膜外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产生免疫效应,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3)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对癌症患者的治疗,其方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 ,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 免疫。
下图中图甲表示绿色植物叶表皮上分布的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和关闭,是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图乙表示叶肉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其中a、b、c、d各表示结构);图丙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绿色植物植株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2)图甲中可以看出气孔的开闭和保卫细胞的 有关。炎热夏季中午,气温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强烈,部分气孔会处于关闭状态,在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C3的含量会 ,主要原因是 。
(3)假设温度等其他环境条件适宜且不变,则气孔关闭后,丙图中的C点将向 移动。
(4)根据图甲、丙和上述(2)题中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
图表示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
B.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