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所示五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丙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 ,乙...

如图所示五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丙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      ,乙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     

(2)甲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      ,这说明细胞具有      性.

(3)戊的细胞壁成分是      ,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图中除戊之外具有细胞壁的细胞是     

 

(1)丙无细胞结构 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2)甲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差异 (3)纤维素和果胶 高尔基体 甲、乙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3、分析题图所示的五种不同生物的细胞: 甲图中的幽门螺旋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乙图中的蓝藻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丙图中的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属于非细胞生物; 丁图中的变形虫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而没有细胞壁,属于真核细胞中的低等动物细胞; 戊图为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多个植物细胞(洋葱表皮细胞),图中细胞具有细胞核、细胞壁、液泡等结构. 【解析】 (1)由以上分析知,丙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生物,乙是原核细胞中的蓝藻细胞,二者主要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蓝藻细胞中虽无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2)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甲细胞属于原核细胞,丁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甲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甲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这说明细胞具有差异性. (3)由以上分析知,题图戊中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图中除戊之外具有细胞壁的细胞有甲图中的幽门螺旋杆菌细胞和乙图中的蓝藻细胞. 故答案为:(1)丙无细胞结构 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2)甲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差异 (3)纤维素和果胶 高尔基体 甲、乙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关系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构成小分子A、B、C、D、E相同的化学元素是     

(2)写出下列大分子化合物的名称:⑦      ;⑨     

(3)小分子C和D的差别是     

(4)对小分子A进行鉴定使用什么试剂?      ,小分子E大约有      种,不同分子E的区别在于      不同.

 

查看答案

如图甲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在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查看答案

如图为酶作用的模式图,根据图中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甲多为蛋白质

B.此反应为分解反应

C.此反应中甲、乙为反应物,丙、丁为产物

D.甲与乙之间有专一性

 

查看答案

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的吸收则不受影响.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Ca2+载体的活动

C.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

D.改变了细胞膜两侧Ca2+的浓度

 

查看答案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  )

①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②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