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B 【解析】 试题分析: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过敏反应: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解析】 A、消化道、呼吸道、膀胱、肺泡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故A正确. B、内环境具有一定的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故B错误. C、过敏原具有异物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病;故C正确. D、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能够双向进行的是(  )

①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②生长素在枝条中的极性运输

③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④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i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      (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      kJ.

 

查看答案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查看答案

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      ,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      ,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      (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      调节,乙酰胆碱属于      (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      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查看答案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1和3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引起的.

(2)根据1和2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      有关.

(3)根据4和1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     

(4)根据5和6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