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

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曲线ab段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

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K+

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

D.曲线bc、fg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

 

A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一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K+浓度,纵坐标是K+吸收速率,因此曲线ab段限制因素是培养液中K+浓度,且载体、能量均充足.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cd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影响了对K+的吸收. 2、图二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氧气的相对含量,因此曲线ef段限制因素是能量,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 【解析】 A、曲线ab段是随着营养液中K+浓度增加,K+吸收速率增加,限制性因素是K+浓度,但能量充足,而且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bc段可能是载体数量是有限的,故A正确; 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培养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细胞代谢减弱,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力减少导致;故B错误. 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来吸收钾离子;故C错误. D、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和将葡萄糖运出细胞的过程.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B.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从此细胞中运出,不需要消耗能量

C.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D.载体■和载体◆的组成单体相同,但结构有差异

 

查看答案

将胚胎干细胞置于下列浓度的M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表中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物质M溶液浓度

未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

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

30mmol/L

3mmol/min

3mmol/min

50mmol/L

3mmol/min

3mmol/min

 

A.细胞吸收M与细胞呼吸有关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简单扩散

C.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转运

D.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查看答案

将某种细菌分别接种到乙醇、乙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测定这两种物质穿过细胞膜的速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碳源的浓度(/mmol/L)

转运速率(/mol/min)

 

 

乙醇

乙酸

0.1

2

18

0.3

6

46

1.0

20

100

3.0

60

150

10.0

200

172

 

A.乙酸的转运速率与氧浓度呈正相关

B.乙醇穿过细胞膜的速率比乙酸快

C.乙酸穿过细胞膜可能需要载体蛋白

D.乙醇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查看答案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表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外侧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

B.该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C.适当提高温度,能使②和③的相对运动加快,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功能主要决定于②的种类和数量

 

查看答案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若某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图丙,则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别对应图甲和图乙中的(  )

满分5 manfen5.com

A.a、N     B.b、M    C.c、N    D.c、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