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各向两极移动的情况为 A.父方和母方染色...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各向两极移动的情况为

A.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

B.通常母方染色体移向一极,而父方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C.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中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另一半移向另一极

D.未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A 【解析】 试题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A正确;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B错误; 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C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已经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D错误; 考点:减数分裂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①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细胞质分离 ④联会 ⑤染色体复制 ⑥染色单体分离 ⑦着丝点分裂

A.②①③④⑦⑤⑥③     B.③⑤②⑦④⑥①③

C.⑤④①②③⑦⑥③     D.⑤④⑦③⑥②①③

 

查看答案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 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 A分子数目不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 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 A分子数目不同

 

查看答案

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而一个卵母细胞则形成1个子细胞

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核和卵细胞的核融合

C.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够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查看答案

生理学家发现用电流刺激蛙的交感神经会造成其心跳加快,于是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交感神经受电流刺激后,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假设2:交感神经分泌某种化学物质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任氏液是能够维持蛙心跳动的生理溶液,已知神经或心脏产生的物质可扩散到任氏液中。某同学为了探究哪种假设正确,设计以下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实验步骤:

制备如图带有交感神经的搏动的离体蛙心,用插管插入蛙心的心室腔中,插管内有任氏液,心脏的血液已被任氏液代替。

②取按步骤①制好的蛙心两个,分别置于盛有等量且适量任氏液的容器A和B中,用心率测量仪测量A、B中蛙心的心率HA1、HB1

③刺激A中蛙心的交感神经,用心率测量仪测量蛙心的心率HA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率测量仪测量满分5 manfen5.comB组蛙心的心率HB2

(2)根据可能的实验结论,预测实验结果(用“>、=、<”表示)。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HA1___HA2,HB1___HB2

交感神经受电流刺激后,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HA1___HA2,HB1___HB2

交感神经分泌某种化学物质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3)分析与讨论

①实验步骤④中能否刺激B中蛙心的交感神经后,再观察测量蛙心的心率?为什么?_________。

②若实验结果支持假设2,则说明交感神经通过产生化学物质作为______________,达到控制心脏的收缩。

 

查看答案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 ______________,图中A代表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是________J/cm2·a,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用__________________法。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_。

(5)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必需遵循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试从鱼塘的地理环境与放养的鱼类分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遵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限填一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