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表示)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编组 | 亲本组合 |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
甲组 |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 无蜡粉:有蜡粉=1:1 |
乙组 |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 无蜡粉:有蜡粉=1:1 |
丙组 | 有蜡粉植株自交 | 无蜡粉:有蜡粉=1:3 |
A.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
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C.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
D.丙组的Fi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
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b—黑色、Cc—银色、Cs—乳白色、Cz一白化。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进行了部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据此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
交配 | 亲代表现型 | 子代表现型 | |||
| 黑 | 银 | 乳白 | 白化 |
|
1 | 黑×黑 | 22 | 0 | 0 | 7 |
2 | 黑×白化 | 10 | 9 | 0 | 0 |
3 | 乳白×乳白 | 0 | 0 | 30 | 11 |
4 | 银×乳白 | 0 | 23 | 11 | 12 |
A.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
B.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10种
C.根据四组交配亲子代的表型关系可以确定cb(黑色)Cc(银色)、cs(乳白色)、cx(白化)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
D.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四种毛色
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雌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1/16 B.3/16 C.7/16 D.9/16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即不能控制相应的性状表现)。现有基因型为 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
A.2/9 B.7/9 C.9/11 D.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