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
A.F 1 代中雌雄不都是红眼正常翅
B.F 2 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 1 代的父方
C.F 2 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F 2 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
实验(1):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 1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
实验(2):乔化蟠桃(丙)×乔化蟠桃(丁)→F 1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白粒玉米自交系与黄粒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得F 1 全是黄粒玉米,F 1 自交所结果穗上同时出现了黄色籽粒和白色籽粒。对F 2 出现两种颜色不同的子粒的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由于F 1 是杂合子,其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B.F 1 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和两种雌配子,受精作用后产生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后代
C.F 1 黄粒玉米包含有白色玉米的隐性基因,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后,受精作用中两隐性基因纯合而出现白色子粒性状,因而出现了两种不同颜色的籽粒
D.玉米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F 1 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因而产生了白色籽粒性状
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C.萨顿的蝗虫实验 D.斯图尔德的胡萝卜体细胞全能性实验
某二倍体植物(2n=14)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为亲本中的 (父本/母本),其应用优势是不必进行
操作。
(2)为再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下图(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控制种子为茶褐色,r控制黄色。
①此品种植株自交,所结的黄色种子占7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茶褐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8条染色体和含有7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 ,这可能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有关。
②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 色的种子留种;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 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
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两种。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考虑交叉互换),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致死。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下图所示。
(1)若t是由T突变形成的,则t与T相比,其结构可能是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若确定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上面右图所示。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 (父本/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造成的;若想利用植物A获得纯合的黄色籽粒植株TT,则可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采用此方法的缺点是: 。
(4)若想鉴定植物A或植物B的染色体是否发生了图示的变异,最简单的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