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

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探究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

(2)实验原理:离体的叶片会逐渐衰老,叶片发黄,使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之后,可以显著地延长保绿时间,推迟离体叶片衰。

3)材料用具:足够数量的同等状态的新鲜离体叶片、适老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溶液(不考虑溶液中的水分对本实验的影响)、所需的相关器材和用具。

4)实验步骤:

①将植物的离体叶片随机均分成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AB两组叶片,C            

③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

5)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

B组叶片的保绿时间在A组与C组之间,

说明生长素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但没有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明显;

B组叶片与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差不大,都比C组长,

说明                                                  

B组叶片与C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差不大,都比A组短,

说明                                                  

                               ,说明生长素具有加速叶片衰老的作用;

                                   ,说明生长素比细胞分裂素更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实验步骤: ①A、B、C三组 ②不作任何处理 ③叶片的保绿时间 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 ②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程度相似 ③生长素对叶片的衰老无影响 ④B组叶片比C组叶片的保绿时间更短,A组叶片保绿时间最长 ⑤B组叶片比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更长,C组叶片保绿时间最短 【解析】实验步骤: ①把植物的离体叶片随机均分成A、B、C三组。 ②分别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A、B两组叶片,C组不作任何处理. ③观察并记录叶片的保绿时间。 (5)实验结果预测: ①B组叶片与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差不大,说明生长素也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②B组叶片与C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关不大,说明生长素对叶片的衰老无影响。 ③B组叶片的保绿时间在A组与C组之间,说明生长素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但是没有细胞分裂素作用明显。 ④B组叶片比C组叶片的保绿时间更短,说明生长素具有加速叶片衰老的作用。 ⑤B组叶片比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更长,说明细胞分裂素更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如图所示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               

(2)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  ],而发生过敏反应时,[  ]通透性会增强。

(3)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          ,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此病主要是影响人体有氧呼吸第        阶段。

(4)若图示肝脏的内环境,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制取相当于图中[   ]液体,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       

(5)胰腺组织细胞可以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以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若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的          浓度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查看答案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下图表示突触后抑制的某种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

(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2)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只能单方向的原因是             

(3)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可支配相关的肌肉收缩,同时通过突触A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之后又通过突触B抑制运动神经元1的活动。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__    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其意义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

(4)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运动神经元2的作用效应是           。(填兴奋或抑制)

(5)研究表明,运动神经元1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请在答题纸相应图中标明受神经递质影响后,突触A、B中突触后膜的暂时性电位表现。

 

查看答案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连续多年对学校附近的树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490

4120

67

10

乙种群

0

120

3210

4500

请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甲、乙两种群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           

(2)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依次为_____________、              

(3)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关系,这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4)甲、乙种群可为在该群落中的动物提供所需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型,曲线中表示K值的点是__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

(3)由图可知,第6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可能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捕捞量应控制在曲线的______点左右最合适;如果此种群是老鼠,则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速度缓慢,次生演替速度较快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初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