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2的产生 B.H2O的生成 C.[H]的消耗 D.ATP的合成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问题。
在图27所示的质粒PZHZ11(总长为3.6 kb,1 kb=1 000对碱基因)中,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后者催化生成的化合物能将白色的大肠杆菌染成蓝色。
(1)若先用限制酶BamHI切开pZHZ11,然后灭活BamHI酶,再加DNA连接酶进行连接,最后将连接物导入足够数量的大肠杆菌细胞中,则含3.1 kb质粒的细胞颜色为 ;含3.6 kb质粒的细胞颜色为 。
(2)若将两端分别用限制酶BamHI和BglHI切开的单个目的基因片段置换pZHZ11中0.5 kb的BamHI酶切片段,形成4.9 kb的重组质粒,则目的基因长度为 kb。
(3)上述4.9 kb的重组质粒有两种形式,若用BamHI和EcoRI联合酶切其中一种,只能获得1.7 kb和3.2 kb两种DNA片段;那么联合酶切同等长度的另一种重组质粒,则可获得
kb和 kb两种DNA片段。
(4)若将人的染色体DNA片段先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克隆并鉴定目的基因,然后再将获得的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表达,最后将产物的药物蛋白注入小鼠体内观察其生物功能是否发挥,那么上述过程属于 。
A.人类基因工程 B.动物基因工程 C.植物基因工程 D.微生物基因工程
分析有关肥胖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
人类基因组中存在至少七对等位基因的单基因突变可不依赖环境因素而导致个体严重肥胖,即单基因肥胖。某家族的单基因肥胖不仅由第18号染色体上的R、r基因决定,而且还与第2号染色体上的M、m基因有关;R基因存在时不能形成黑皮素4受体,m基因纯合时不能形成阿黑皮素原,其机理如图25所示。
(1)m基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2)基于上述原理,该家族中体重正常个体应具有基因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种基因传递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_。
图26显示该家族的肥胖遗传系谱,其中Ⅰ-1是纯合体,Ⅰ-2的基因型为mmRr。
(3)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Ⅱ-4与其他家族中的正常女性(纯合体)婚配,生出严重肥胖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最近发现在第18号染色体上还存在与该家族单基因肥胖密切相关的隐性突变基因e。已知II-5不含上述所有导致肥胖的突变基因,而II-4同时携带E和e基因。
(4)若只考虑第18号染色体,则III-6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5)若II-4产生RMe型精子的概率是n,则基因R与E之间的交换值为______。
(6)在酶X表达受阻的下列基因型个体中,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能缓解甚至治疗严重肥胖的是______(多选)。
A.EEMMRr B.Ee Mmrr C. Eemmrr D. eeMMrr
回答下列有关动物体代谢调节与内稳态的问题。
瘦素(Leptin)是一种脂肪组织表达的激素,具有调节能量代谢等功能。高脂肪食物促使脂肪细胞表达瘦素,后者作用于下丘脑中的特异性受体,通过图22所示的途径参与血脂代谢的调节。
(1)在①和②处的信号转换分别为 和 ;肾上腺分泌的激素③是 ,其对过程④的作用是 。
在一项研究中,给予实验小鼠20周高脂肪食物(HFD),之后4周喂养正常食物(CON);对照组始终喂养正常食物。期间测定两组小鼠的体重、血压等指标,如图23(图中阴影表示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探究肥胖影响血压的机理,结果如图24。
(2)据图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HFD喂养显著增加体重,CON喂养可降体重
B.HFD喂养对小鼠体重和收缩压的改变是同步的
C.HFD喂养显著增加收缩压,CON喂养可恢复血压水平
D.HFD喂养导致的收缩压升高是通过改变体重实现的
(3)据图2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
A.瘦素与野生型小鼠收缩压的维持有关
B.瘦素基因缺陷导致的体重增加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有关
C.瘦素基因缺陷型肥胖小鼠收缩压的升高依赖于瘦素的存在
D.HFD喂养导致的体重增加是通过调节瘦素表达水平实现的
分析关于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背景】蝌蚪遭遇捕食者攻击时,尾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问题提出】尾损伤是否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
【研究假设】轻微尾损伤对游泳速度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实验设计】
(1)采集某地多个水塘中特定发育期的林蛙蝌蚪回实验室饲养。对在多个水塘中取样的最合理解释是 。
A.扩大样本数量 B.增加样本种类
C.增加取样随机性 D.均衡性别比例
(2)为使蝌蚪更好地适应饲养箱环境,控制因素应包括 (多选)
A.水温 B.室温 C.湿度 D.水生植物
(3)选尾部完整的蝌蚪,统一编号后分为三组,用于尾损伤处理。分组的最重要依据是 和
(从下列关键词中选择)。
蝌蚪颜色 尾长 来源地 游泳速度 蝌蚪编号
根据尾损伤处理情况,将上述三组蝌蚪命名为轻微损伤组(QW)、严重损伤组(YZ)、对照组(不损伤,CO),带伤口愈合后进行后续试验。
【数据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编号、组别、原始尾长、断尾前游泳速度(V1)、断尾后尾长以及断尾后游泳速度(V2)。
【实验结果】
(4)图20所示实验数据处理方式中,能支持研究假设的有 和 。
(5)探究断尾前后尾长与游泳速度的关系,得到图21。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①游泳速度与尾长呈正相关 ②游泳速度与尾长的关系与尾损伤无关
③在相同尾长情况下,尾损伤蝌蚪游泳速度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