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具体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 。
(2)若要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 ,再用噬菌体去感染 。
(3)上述实验中, (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 。
(4)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 。某同学尝试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将搅拌这一步改为超声震荡,其余条件相同。改进后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但与未改进前结果相比,上清液中 32P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比例有所增大,可能原因是 。
(5)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其遗传情况
(填是或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
家猫的毛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基因A、a和基因B、b)控制,其中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当有基因A存在时表现为白色,当无基因A存在时,B控制斑纹色,b控制红色,而杂合子Bb是玳瑁色。一只白色雌猫与一只斑纹色雄猫交配,生出的小猫有1只红色雄猫、1只玳瑁色雌猫、1只斑纹色雌猫、1只白色雄猫、1只白色雌猫。由此可知交配的亲本为( )
A.AaXBXB×AaXBY B.AaXBXb×aaXBY
C.aaXBXb×aaXBY D.AaXBXb×AAXBY
番茄中基因A、a控制植株的有无茸毛,果实的红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为研究这两对遗传性状的特点进行了如右图的杂交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F2有茸毛∶无茸毛=2∶1,说明可能存在AA致死
B.F2红果∶黄果=9∶7,说明控制该性状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C.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F1有茸毛红果测交,子代红果∶黄果=1∶3
分析如图所示的家族遗传系谱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其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下列对该家族遗传系谱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已知Ⅰ2、Ⅱ6的家族无乙病史,则Ⅲ1的基因型为bbXaXa
B.已知Ⅰ2、Ⅱ6的家族无乙病史,若Ⅲ2与Ⅲ3近亲结婚,子女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为1/48
C.若Ⅱ2再次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已鉴定胎儿性染色体为XX,患病概率为5/8
D.已知Ⅰ2、Ⅱ6的家族无乙病史,则Ⅲ3的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2/3
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A-长翅,a-残翅,B-红眼,b-白眼),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aaXXY的残翅白眼果蝇。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极体,其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可能为( )
A.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丁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可以形成2个四分体
B.完成图丙中C→D段变化的细胞所处的时期一定不是减Ⅰ后期,乙图处于丙图中的D→E段
C.图甲所示细胞处于图丙中的BC段;完成图丙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减Ⅱ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
D.图丁中a可对应图丙中的D→E段;图丁中d是不可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