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变深 ②变浅 ③不变 ④起始颜色→变深→再变浅 ⑤起始颜色→变浅→再变深.
A. ①c B. ③a C. ④d D. ⑤b
将某植物花瓣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瓣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瓣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 实验后,a组细胞液浓度比b组高
B.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
C. 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钠离子进出细胞一定是主动运输 B. 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
C. 葡萄糖进出细胞不可能是被动运输 D. 激素一定不能进入靶细胞内
下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
下图是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图,由此可确定 ( )
A.A为ADP,B为ATP B.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
C.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D.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
在过氧化氢酶催化下H2O2分解释放的O2与愈创木酚反应生成茶褐色产物;氧气产生越多,溶液颜色越深。为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运用比色法,测定了5min内茶褐色产物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将过氧化氢酶和反应物分别加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再混合
B.依据0~1min的曲线斜率,可比较不同pH条件下的酶活性
C.pH5~8缓冲液处理组,反应结束时的产物相对量是不同的
D.在pH为3的缓冲液中过氧化氢酶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