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统计结果的误差产生原因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

下列统计结果的误差产生原因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

B.标志重捕法:生物第二次被捕获的难度加大

C.丰富度调查:装土样的塑料袋标记弄混

D.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

 

B 【解析】 试题分析:采用样方法时在个体密集区取样违反了随机取样的原则,进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时装土样的塑料袋标记弄混,抽样检测时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均属于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标志重捕法中生物第二次被捕获的难度加大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误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 【名师点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计数提醒: (1)计数原则: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原则计数。 (2)结果异常的原因: a.统计结果偏小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偏少;在计数时,未计边缘的酵母菌等。 b.统计结果偏大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了表层的培养液;在计数时统计了四周边缘的酵母菌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该从培养瓶的底部进行取样

C.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稀释后再计数

D.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

 

查看答案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逐年引入一定数量的三种生物A.B.C,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关系,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A.B之间是捕食关系

B.物种B.C之间是竞争关系

C.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C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

D.增大物种A.C的种群密度会增加物种B的环境容纳量

 

查看答案

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类似“S”型曲线

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

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B.退耕还林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

C.群落演替一定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D.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

 

查看答案

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S1

S2

S3

S4

S5

N

20

50

100

150

180

KN/K

090

075

050

025

01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

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