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松果体是人体的一种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褪黑素。该激素的分泌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

松果体是人体的一种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褪黑素。该激素的分泌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白天分泌减少,黑夜分泌增加。在人和哺乳动物,生理剂量的褪黑素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

1褪黑素是人体的一种重要激素,它是色氨酸的一种衍生物。在植物体中也有一种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生成的激素,其化学本质是              

2切除啮齿类动物的松果体后,该动物的胸腺和脾脏功能被抑制,主要表现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的变化。若再给该动物注射褪黑素,则其免疫功能又会恢复。由此推测,褪黑素会影响             免疫。

3褪黑素能促进垂体对         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垂体分泌的这种激素与

激素存在协同作用。

4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          。褪黑素具有抗细胞衰老作用,其抗细胞衰老是通过抗自由基的作用来实现的。

5科学研究发现,褪黑素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活动有抑制作用。现提供若干只健康的幼年雄性小鼠,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操作:将小鼠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              ,对照组假手术处理,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都放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下饲养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的睾丸重量。

 

(1)吲哚乙酸(1分)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 (3)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4)降低(1分) (5)切除松果体 【解析】(1)在植物体中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生成的激素——生长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2)与T细胞有关的免疫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且由垂体分泌的激素是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中存在协同作用。(4)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5)根据实验目的“验证褪黑素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活动有抑制作用”,设计实验的思路应是实验组切除松果体,切断褪黑素的来源,对照组保留松果体,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测定两组动物的睾丸重量。 【考点定位】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以及相关实验设计 【名师点睛】注意:实验设计的主体思路应善于抓住实验的目的,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在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好对照组和实验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景天科植物如景天、落地生根等的叶子,具有一个很特殊的二氧化碳同化方式如图。景天科植物往往生长于比较干旱的环境。请分析回答:

1景天科植物夜间气孔开放,细胞吸进二氧化碳,生成草酰乙酸。白天气孔关闭,则由

填化合物名称释放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        反应。

2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                  。暗反应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               。从上图中推测,“RuDP”属于暗反应中生成的           填“三碳化合物”或“五碳化合物”

3景天科植物夜间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这对于其适应生长环境具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B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C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查看答案

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EV71侵入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效应T细胞能与被EV71入侵的细胞结合,激活被EV71入侵的细胞的溶酶体酶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

 

查看答案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和[H]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C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会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

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需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

2016年1月全面放开二胎, 但高龄产妇生出21三体综合征概率大大增加,流产率也在增加,据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往往智力低下

B21三体综合征体内的细胞比正常个体的细胞多了一个染色体组

C高龄父母形成生殖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概率较高

D染色体变异往往会导致严重的遗传病,很多患者在胚胎时期就死亡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