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膜的类别 | 蛋白质(%) | 脂质(%)(主要是磷脂) | 糖类(%) |
变形虫细胞膜 | 54 | 42 | 4 |
小鼠肝细胞膜 | 44 | 52 | 4 |
人红细胞膜 | 49 | 43 | 8 |
线粒体内膜 | 76 | 24 | 0 |
菠菜叶绿体片层膜 | 70 | 30 | 0 |
(1)生物膜系统是______。若要获取较为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作为材料。
(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膜在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主要区别有:__________。科学家将变形虫的细胞与小鼠肝细胞分别放入0.15%的K+溶液中相同时间后,再次测定K+浓度,发现放有小鼠肝细胞的K+溶液浓度较高,从两种细胞的细胞膜成分考虑,原因是__________。
(3)对人体其他细胞的细胞膜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糖类的含量基本接近8%,偶尔有个别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类大约只有2%,该细胞最有可能发生了__________,引起因素有_________。
(4)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
NPY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含有36个氨基酸的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在体重调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请分析并回答:
(1)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_________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分泌_________参与体液调节。NPY由下丘脑细胞分泌时必须经过_________加工、运输和包装。
(2)为研究NPY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研究者将同一类型的前脂肪细胞等分成5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如下物质: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第4组 | 第5组 |
不加任何药物 | 10—10mol/mLNPY | 10—9mol/mLNPY | 10—8mol/mLNPY | 1μg/mL胰岛素 |
注:胰岛素组是经典诱导组,作为实验的阳性对照
①实验所用的培养液中加入了牛血清和抗生素,后者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胰岛素可促进前脂肪细胞_________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并转化为脂肪囤积。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研究者分别测定了各组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见下图(吸光度值的大小用于反映细胞增殖能力的强弱)。
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
④研究发现第3、4、5组细胞自培养的第7天起形态发生变化,第12天观测到成熟脂肪细胞,而第1、2组只有部分细胞在第12天出现形态变化。当细胞培养至第12天时,研究者利用_________技术测定了各组脂肪细胞中C蛋白和P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第4组细胞中这两种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第1组,并与第5组相当。进行此项结果测定的目的是研究前脂肪细胞分化程度是否与C蛋白基因、P蛋白基因的_________有关。
(3)已知下丘脑分泌的NPY与摄食中枢的受体结合可引发强的摄食反应。结合上述结果,可推测NPY对机体的体重增加具有_________作用。
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人员以长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AT消耗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下表(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组的实验表明,寒冷条件下动物能通过消耗脂肪来维持体温
B.①、②组的实验表明,TRH和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褐色脂肪细胞
C.②组的下丘脑中TRH含量比①组低,是因为寒冷刺激促进下丘脑释放TRH
D.②组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比①组高,是神经与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下列对酶、ATP、激素、神经递质、载体、抗体等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控制酶合成的直接模板是信使RNA
②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③激素具有微量、高效、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④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电位会逆转
⑤细胞膜上的载体与基因工程的载体的本质相同
⑥抗体对侵入人体细胞的抗原可“追踪”消灭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根据下面的中心法则图解和抗菌药抗菌机理表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不准确的是
A.①②③反映了细胞生物的遗传信息流
B.④⑤体现了HIV增殖过程的遗传信息流
C.环丙沙星和利福平都会对②产生影响
D.表中抗菌药均具有抑制基因表达的作用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细胞膜均具有识别作用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所有免疫细胞都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D.浆细胞和T细胞都可以产生免疫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