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简称P...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简称PG基因,控制细胞产生PG,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科学家将抗PG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转基因番茄。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若实验操作中所用的目的基因既含有内含子也含有启动子,则该基因取自_____________文库。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番茄细胞培养为番茄植株需借助___________技术,由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

3抗PG基因是PG基因的反义基因,推测转基因番茄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原因为:抗PG基因产生的mRNA与PG基因产生的__________互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阻断了基因表达的__________过程,因此番茄细胞就不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4运载体Ti质粒中含有____________序列,可以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若将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番茄植株自交,F1中抗软化与不抗软化的植株数量比为3:1,则可推测目的基因整合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B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C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D线粒体中的DNA上

 

(1)抗PG基因 基因组(2分)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2分) (2)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 (3)mRNA 双链RNA (2分) 翻译 PG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4)T-DNA(可转移的DNA)(2分) A 【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中的目的基因是抗PG基因.由于部分基因文库的基因中不含内含子和和启动子,因此若实验操作中所用的目的基因既含有内含子也含有启动子,则该基因取自基因组文库.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番茄细胞培养为番茄植株需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由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 (3)抗PG基因是PG基因的反义基因,推测转基因番茄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原因为:抗PG基因产生的mRNA与PG基因产生的mRNA互补,形成了双链RNA,阻断了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因此番茄细胞就不能产生PG(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4)运载体Ti质粒中含有T-DNA(可转移的DNA)序列,可以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二倍体转基因番茄植株自交,F1中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比例为抗软化植株:不抗软化的植株=3:1,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现象,说明目的基因整合到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故选:A.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将各种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再经高温灭菌,制成固体培养基备用。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蛋白胨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0g

100g

10g

150g

1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同学能否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_____能/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基用___________方法灭菌,培养皿用__________方法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到___________℃左右时,在_____附近倒平板,等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可以防止________,以免造成污染。

3要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宜采用_________法接种,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___________就能大约推测出样品中活菌数。

4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

5实验中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微生物的扩散。

 

查看答案

生态学家在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

1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_,重度入侵区植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耕地群落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紫茎泽兰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_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二倍体豌豆种群有七对明显得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性状

等位基因

显性

隐性

种子的形状

A-a

圆粒

邹粒

茎的高度

B-b

高茎

矮茎

子叶的颜色

C-c

黄色

绿色

种皮的颜色

D-d

灰色

白色

豆荚的形状

E-e

饱满

不饱满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

F-f

绿色

黄色

花的位置

G-g

腋生

顶生

1如上述七对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该豌豆种群内,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_______种表现型。

2将高茎、花腋生、白种皮的豌豆与矮茎、花顶生、灰种皮的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茎、花腋生、灰种皮的豌豆占27/64,则F2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各种类型的该豌豆的纯合子和杂合子单杂合子、双杂合子,多对基因的杂合子等的豌豆种子,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的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如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颜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其下丘脑可分泌__________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有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_____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4II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II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_病;胰岛 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的。

5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并感觉刺骨的寒意,形成此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种油菜的黄化突变体叶片呈现黄化色泽,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净光和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

材料

叶绿素

a/b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净光合速率

µmolCO2·m-2·s-1

胞间CO2浓度

µmolCO2·m-2·s-1

呼吸速率

µmolCO2·m-2·s-1

突变体

930

032

566

23907

360

野生型

694

028

813

21086

407

1CO2浓度通过直接影响____________的产生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若适当降低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的减少使叶片呈现黄化色泽,突变可能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另据测定,突变体处于发育初期的叶片,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为048,可以推测,类胡萝卜素在色素组成中所占的比例随叶片发育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的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低_________________µmolCO2·m-2·s-1。研究人员认为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