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
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
C.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
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
下图装置可用于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下列关于该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内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B.温水的作用是使瓶内温度相对稳定
C.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向右移动
D.该装置直接测定动物呼吸释放的CO2量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糖和脱氧核糖都属于五碳糖
B.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C.DNA,RNA和ATP的化学组成中均有糖类分子
D.蔗糖、乳糖和麦芽糖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为增加油葵种子中的含油量,科学家尝试将花生中的酶A基因导入油葵细胞.获得转基因油葵新品种。
(1)为获取目的基因,可从花生细胞中提取_____________,经逆转录形成cDNA。以此c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构建重组DNA分子(如图所示)最好选用__________限制酶,目的是可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通大肠杆菌细胞中没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将构建的重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_______________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含重组质粒的单菌落,再利用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
(4)剪取油葵的叶片放入浸染液中一段时间后,经过筛选获得转基因油菜细胞。最后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培育成转基因油葵植株。此种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如果将该酶A的20位和24位氨基酸变为半胱氨酸,其催化能力将提高2倍。通过蛋白质工程对酶A进行改造,所需步骤有______________。
a.蛋白质的结构设计
b.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c.蛋白质结构的定向改造
d.酶A基因的定向改造
e.将改造后的酶A慕因导入受体细胞
f.将定向改造的酶A导入受体细胞
(6)经过种植转基因油葵发现,虽然转基因油葵种子中含油量上升,但是抗灰霉菌的能力丢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植物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花的颜色有红色和蓝色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科研人员对不同类型花色的两种植株讲行如下研究:
(1)通过第一组可以判断出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红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2)对于第二组出现的现象进行假设,你认为不符合该现象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A.部分F1种子的A基因突变为a基因
B.部分F1种子的a基因突变为A基因
C.基因突变导致部分雄配子死亡
D.基因突变导致部分雌配子死亡
(3)已知H基因能使该植物开黄花,并且H和A或a共存时,A或a基因均不表达。通过研究第三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知基因在细胞中存在的位置有3种情况:
①若第三组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H基因插入位置属于第1种情况;
②若第三组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H基因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情况;
③若第三组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H基因插入位置属于第3种情况。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未分解叶与半分解叶),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分解程度 | 蒙古栎 | 杨 | 红松 | 白桦 |
未分解叶 | 2.44 | 5.94 | 4.79 | 7.30 |
半分解叶 | 7.20 | 9.42 | 8.71 | 5.23 |
①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填“高于”或者“低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2)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________并计算平均值。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的数量,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