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一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分...

下图一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分析回答:

(1)分析图一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 

(2)图一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_____________。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一可知表中③处应是_____________,⑧处应是_____________。

温度(℃)

A酶活性(mmol•S-1

3.1

3.8

5.8

6.3

5.4

2.9

0.9

B酶活性(mmol•S-1

1.1

2.2

3.9

3.4

1.9

0

(4)图二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在图二上画出A酶(浓 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 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探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2)A酶 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3)40 5.0 (4)(注:起点一致,终点提前) (5)A酶(纤维素酶)已被蛋白酶催化分解(或A酶失活) 【解析】(1)根据图一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可知本实验的探究课题是探究(研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2)图一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A酶,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3)根据图一曲线可知,该实验温度梯度设置是10℃,故③处应是40,看图可知⑧处应是温度为40℃B酶的活性为5.0。 (4)30℃时A酶活性大于B酶,故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大于B酶。曲线如图: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A酶(纤维素酶)已被蛋白酶催化分解。 【考点定位】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___________;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_____________,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_______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_____________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查看答案

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查看答案

比较胚胎干细胞与胰腺泡细胞,相同的是

A.线粒体的功能             B.发育的全能性

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D.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查看答案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