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现在最流行的是淀粉样蛋白(Aβ)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Aβ“漏出”细胞膜,导致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神经纤维缠结。
(1)由题意推测,Aβ最可能通过 方式从神经细胞排出,Aβ会引起周围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 (增加/减少),使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 (变快/变慢)从而使AD病患者表现出记忆障碍。
(2)AD病患者伴有神经纤维缠结这一异常细胞状态,会影响到兴奋的传导。若缠结点在图中的 (填“a”、“b”或“c”)处时,刺激产生的兴奋不会引起d处电位的变化。
(3)AD病患者会出现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的现象,据研究是由于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引起的,这是 (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执行功能的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病人的神经细胞,会发现细胞核出现体积 (增大/减小)、代谢 (增强/减弱)、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等细胞衰老的特征。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色产生机理为:白色前体物→黄色→红色,其中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黄色,B基因控制红色。研究人员用纯种白花和纯种黄花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实验结果如下表中甲组所示。
组别 | 亲本 | F1 | F2 |
甲 | 白花×黄花 | 红花 | 红花:黄花:白花=9 : 3 : 4 |
乙 | 白花×黄花 | 红花 | 红花:黄花:白花=3 : 1 : 4 |
(1)根据甲组实验结果,可推知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
(2)研究人员某次重复该实验,结果如表中乙组所示。经检测得知,乙组F1的2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由此推测乙组中F1的2号染色体的缺失部分 (包含/不包含)A或a基因,发生染色体缺失的是 (A /a)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
(3)为检测某红花植株(染色体正常)基因型,以乙组F1红花作亲本与之进行正反交。
①若正反交子代表现型相同,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
②若正交子代红花:白花=1 : 1,反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该待测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
③若正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反交子代红花:黄花:白花=9 : 3 : 4,则该待测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
现有若干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X.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小鼠X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现将小鼠X随机均分成4组,下表表示对4组小鼠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
| 1 | 2 | 3 | 4 |
处理方法 | 注射胰岛素 | + | ﹣ | + | ﹣ |
注射阿司匹林 | ﹣ | + | + | ﹣ | |
注射生理盐水 | ﹣ | ﹣ | ﹣ | + | |
实验结果 (血糖浓度) |
| ? | 正常 | 低于正常 | 高于正常 |
注: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表示有添加,“一”表示无添加,胰岛素和阿司匹林均用生理盐水配制而成
A.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正常的个体
B.第1组的实验结果应为高于正常
C.控制环境因素,确保小鼠不因为其他因素影响血糖浓度变化
D.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每组不能只有一只小鼠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中酸、碱性物质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浓硫酸为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的反应提供酸性条件
B. NaOH为CuS04与还原糖反应提供碱性条件
C. 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甲基绿、吡罗红进入细胞进行染色
D.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如图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与在该家系中的发病率相同
B.乙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Ⅲ7不可能含有来源于Ⅰ2的甲病基因
D.Ⅰ1和Ⅰ2均是杂合子
某科研人员为了研究石油醚、苯、丙酮在色素分离中的各自功能,分别用标准层析液(石油醚:丙酮:苯=20:2:1)、石油醚、苯、丙酮等4种液体来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分离时间为140秒,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A.标准层析液组为对照组,其他三组为实验组
B.层析液中石油醚的功能是分离菠菜叶中的胡萝卜素
C.层析液中丙酮的功能是分离菠菜叶中的叶黄素
D.层析液中苯的功能是分离菠菜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