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尽管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一切有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009年8月19日,由于连续高温高热,武汉东湖出现大面积水华,使湖水变得腥臭。水华是蓝藻聚集形成的,下列关于蓝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藻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蓝藻的遗传物质是DNA
元素(%) | C | H | O | N | P | Ca | S |
植物 | 43.57 | 6.24 | 44.43 | 1.46 | 0.20 | 0.23 | 0.17 |
动物 | 55.99 | 7.46 | 14.62 | 9.33 | 3.11 | 4.67 | 0.78 |
A.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重的主要成分
B.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若该动物血钙高则会发生肌肉抽搐
D.经测定,该植物某有机物含C、H、O、N、P,此化合物具有运输作用
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图中各细胞中都有两种核酸
B. 具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是①②③
C. 生物②③④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D. ③的摄食行为体现了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可以完成生命活动
有人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做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 实验设置 | 结果 |
干旱 | A组:将大鬣蜥移走 | A组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 |
B组:不作处理 |
| |
C组:将小鬣蜥移走 | C组大鬣蜥的存活率比B组略有增加 | |
湿润 | D组:将大鬣蜥移走 | D组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 |
E组:不作处理 |
| |
F组:将小鬣蜥移走 | F组大鬣蜥存活率与E组差别不大 |
(1)调查鬣蜥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再将干旱组与湿润组比较后,可以确定两种鬣蜥间有____________关系。
(3)从实验来看,________的竞争能力更强。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4)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组。
2005年10月12日,“神舟”飞船在酒泉升空,这次飞行还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任务,下表A、B、C是在航天员训练过程中实际测得的三项生理指标。分析回答问题:
A | 进食后(h) | 0.5 | 1 | 1.5 | 2 | 2.5 |
血糖浓度(mg/dL) | 120 | 130 | 110 | 90 | 95 | |
B | 测量时间 | 6时 | 9时 | 12时 | 15时 | 18时 |
体温 | 36.7 | 36.8 | 37 | 37.2 | 36.9 | |
C | 测试物 | 胃液 | 唾液 | 血液 | 肠液 | 胰液 |
pH | 0.9—1.5 | 6.8 | 7.4 | 7.7 | 8.0 |
(1)上述三项指标中,基本正常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2)在这些生理指标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直接参与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3)胰岛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航天人在6时到9时这段时间内胰岛素的含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这属于____________调节方式。调节的中枢在____________。
(4)正常人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下列几组物质中,对维持血液pH的稳定有重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A.HCl/NaOH B.NaH2PO4/Na2HPO4
C.KCl/NaCl D.Na2CO3/NaHCO3
(5)从表中C项可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别,这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