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________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过程发生在________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图中需要解旋酶的过程有________。
(2)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________过程中,它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
(3)D过程表示tRNA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
(4)图中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图中的不同核糖体最终形成的肽链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下图是某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①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⑨________。
(2)图中DNA片段中碱基对有________对,该DNA分子应有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
(3)如果将14N标记的细胞培养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此图所示的________(填图中序号)中可测到15N。若细胞在该培养液中分裂四次,该DNA分子也复制四次,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________。
(4)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________个。
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特点,便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中F1的表现型可知,果蝇眼形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也可能位于________。
(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实验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
实验步骤:
①让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_______;
②让________与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___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
玉米有矮株和高株两种类型,现有3个纯合品种:1个高株(高)、2个矮株(矮甲和矮乙)。用这3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组合 | F1 | F2 |
第1组:矮甲×高 | 高 | 3高∶1矮 |
第2组:矮乙×高 | 高 | 3高∶1矮 |
第3组:矮甲×矮乙 | 高 | 9高∶7矮 |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株高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1)玉米的株高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植株中高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亲本中矮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矮甲和矮乙杂交得到的F1与矮乙杂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在某种安哥拉兔中,长毛(由基因HL控制)与短毛(由基因HS控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生物育种基地利用纯种安哥拉兔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产生了大量的F1与F2个体,统计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 | (♂)长毛×短毛(♀) | |
F1 | 雄兔 | 全为长毛 |
雌兔 | 全为短毛 | |
实验二 | F1雌雄个体交配 | |
F2 | 雄兔 | 长毛∶短毛=3∶1 |
雌兔 | 长毛∶短毛=1∶3 | |
(1)实验结果表明:
①控制安哥拉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HL、HS)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②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2)F2中短毛雌兔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若规定短毛为隐性性状,需要进行测交实验以验证上述有关推测,既可让F1长毛雄兔与多只纯种短毛雌兔杂交,也可让________,请预期后者测交子代雌兔、雄兔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在细菌中DNA的复制只发生在拟核
②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③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
④转运氨基酸的tRNA由3个核糖核苷酸组成
⑤基因突变不—定导致所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