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d<b时,M与N之间竞争激烈

D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

 

D 【解析】根据曲线图分析,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则为竞争关系,另外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如环境资源,A正确;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正确;d越小,两条曲线靠的越近,说明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越多,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C正确;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时,由于二者有不同的食物种类,所以M生物不可能将N生物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D错误。 【考点定位】种间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

B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C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D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查看答案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 mm×2 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那么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

A52×104      B325×105

C52×103      D325×104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许多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弱,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都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C吸虫器可用于采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

D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的是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约为96只

 

查看答案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数量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时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查看答案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