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突触前抑制是指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递质释放减少,使其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突触前抑制是指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递质释放减少,使其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图甲中A~D表示相应神经元,①~③构成突触;图乙表示相关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在神经元D上所测得的膜内电位变化情况。分析回答: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88F.tmp.jp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890.tmp.jpg

1图甲中结构③称为________,结构②处的液体为________。

2在图甲箭头处给予一次适宜的刺激,则刺激部位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此兴奋可传导到神经元D,但不能由神经元D传导到神经元C,这是因为__________。

3从图乙可知,同时刺激神经元B和C比单独刺激神经元C在神经元D微电极处测得的膜内电位变化峰值低,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4若同时刺激A和C,在右框中绘制出微电极测得的电位变化曲线。

 

(8分) (1)突触后膜 组织液 (2)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元B兴奋,使神经元C兴奋性降低,递质释放减少 (4)如下图:   【解析】(1)由图可知①~③依次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它们共同构成突触。突触间隙中充满的是组织液。 (2)没有受到刺激时膜外是正电位,受到刺激后变为负电位,兴奋过后又恢复为正电位,所以是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兴奋在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由图可知刺激B点时电位无变化,说明B是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元B兴奋,使神经元C兴奋性降低,递质释放减少,所以峰值降低。 (4)如果同时刺激A和C,应和刺激A或C的电位变化曲线大概相似,详见答案。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研究人员在苹果开花后用各种不同溶液喷洒苹果花序,研究GA4/7赤霉素和B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苹果果实发育影响,实验结果如左图CK为对照组。右图表示花后一周各组果实细胞中G2+M期细胞所占比例。请分析回答: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88E.tmp.jpg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87E.tmp.jpg

1由左图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具有            作用,且两者之间   有/无协同作用。说明:协同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共同作用,其效果比每种物质单独起作用的效果之和还要大的现象。

2与各实验组相比,对照组CK的操作是                     。对照组果实发育与各实验组基本同步,原因是      部位能产生多种激素促进果实发育。

3要检测G2+M期细胞占全部细胞的百分比,需检测细胞中       含量且对各种细胞进行计数。由图2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分别有              作用。据此可推测,赤霉素是通过            方式从而使果实长大。

 

查看答案

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胰岛素作用机理及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86A.tmp.jpg

1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              ,其中枢位于          。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促进胰岛β细胞的分泌,却不影响胰岛α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        ,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构建一坐标图,并在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血浆中胰岛素浓度μU·mL-1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4胰岛β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结构,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会产生

抗体1/抗体2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        治疗。

 

查看答案

甲型流感病毒H1N1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能特异性识别H1N1的宿主细胞

B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巨噬细胞重新合成的子代病毒外壳

C甲细胞直接感受抗原刺激会产生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B细胞

D对感染H1N1病毒的患者应注射疫苗实施主动免疫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一些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

B辅助性T淋巴细胞必须依赖自身MHC分子识别呈递的抗原

C成熟B淋巴细胞的致敏必须有蛋白质类抗原与膜抗体结合

D只有巨噬细胞才能呈递抗原-MHC复合体

 

查看答案

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烈性传染病病毒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非逆转录病毒,目前感染该病毒主要的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若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

A可以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

B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可失去致病能力

CEBV增殖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埃博拉康复患者体内检测到的抗体由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分泌产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