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后,然后把此叶片一...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后,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上述实验的分析和结论合理的是            

A本实验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二氧化碳转变成了淀粉

C实验初始时遮光与曝光区域仍有淀粉存在

D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D 【解析】本实验在同一叶片上进行遮光和照光的对照实验,A错误;本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合成了淀粉,不能证明将二氧化碳转变成了淀粉,B错误;将绿色叶片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的目的消耗原有的淀粉,C错误;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其中ab分别代表不同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膜结构的排列方式不同

B.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是Na通过进入细胞,此过程消耗ATP

C. b可表示组织细胞向组织液中排出的CO2

D. 分子制成微球体用来包裹大分子药物,送入到相应的细胞中,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查看答案

如图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据图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因素只有底物浓度

B影响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可能是酶量

C主要是温度导致了曲线Ⅰ和Ⅱ的反应速率不同

D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可能为37

 

查看答案

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其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分别用超声波、尿素处理线粒体内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含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含F0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B. 该过程能体现线粒体膜的结构特点,线粒体膜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C. 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水、ATP、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等

D. 线粒体内膜上F1颗粒可能有催化ATP的合成功能

 

查看答案

关于酶的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选用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

C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鉴定

D在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实验的次数等都是自变量

 

查看答案

图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④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B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①②⑤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C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⑦上合成

D该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主要是由于②⑧参与的活动而导致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