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矢车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羊、鼠和食草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4)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甲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1). B、D (2). 含碳有机物 (3). 样方 (4). N+R (5). 次生 (6). 负反馈调节 (7). 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解析】试题分析:准确判断图甲中的各个字母所指代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所指代的生理过程,并且对甲、乙两图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分析图甲信息可知,A是大气中的CO2库,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生产者。图乙中的食物网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因此图乙中的生物对应于图甲中的B、D。②过程表示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由生产者流向消费者。 (2)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3)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N+R。 (4) 火灾过后,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因此该草原火灾过后慢慢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5) 生态系统的功能除了包括图甲所示的物质循环外,还有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点睛】本题以“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和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前提是对有关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尽可能与种群和群落的知识建立联系。本题的难点在于:①对图甲中A、B、C、D所示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大气中的CO2库和生产者D,然后观察剩余的成分,其中其他生物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则为消费者。②没有真正理解每一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及其关系: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该营养级生物的呼吸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是种群的数量变化;图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__________(“r对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S型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S”“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

_________(偏大相等偏小”)

(5)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K1/K2/O),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查看答案

、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植物正常生长和盐碱、干旱等逆境条件下生长所起的调控作用,研究者向野生型拟南芥中转入基因E可使其细胞中GA含量降低(突变体),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均为植物激素。它们是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________,对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而由人工合成的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被称为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和干旱处理后,_____________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由此可知,GA含量 _________ 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发育。

3)研究者发现,成熟种子中高含量的ABA使种子休眠;萌发的种子释放大量GA会降解ABA,同时GA能抑制ABA的作用,促进种子萌发,由此可知GAABA在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中的作用_________。由图2可知,野生型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_________(高于低于)突变体拟南芥,其原因是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拟南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GA含量与拟南芥抵抗逆境生存能力有关,GA还可通过影响细胞中的ABA信号途径调控植株的生长状态,所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_____________在呼吸作用增强前大量产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果实延迟成熟,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人工催熟可以釆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如图1、图2、图3所示(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

(1)1中,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作用结果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通过___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香肠、腊肉是四川过年必备的一道硬菜,但口味太咸容易导致________升高,促使下丘脑分泌____增加,尿量减少。此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如图2B图中的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且信号单向传递。

(3)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3所示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图中__________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所示的抗体Y3______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___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_________。有一种青少年型(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可能类似于图3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5)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宄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物种

分组

第七天

14

21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A. 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B. 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二营养级

C. 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氨转变为含氮的养料

D.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

 

查看答案

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等作用,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其中A是一种气体,BCDE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树林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其直接价值

B. 完成红树林碳循环的两个关键成分是AE

C. 碳循环过程中,能量也随之循环流动

D. C02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