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生态系统中,螟虫、螳螂(以螟虫为食)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具有两个营养级
B. 长期喷洒DDT,螳螂个体内的DDT浓度往往会高于螟虫
C. BC段螳螂种群数量的波动主要受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D. 螟虫、螳螂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正反馈调节
如图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B. 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 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 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 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C. 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
D.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 田鼠的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C. 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
D.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均具有两重性和极性运输的特点
B. 植物激素只有进入靶细胞内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C. 同一植物细胞上可能含有多种激素的受体
D. 植物激素是一类微量、高效的有机物,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农业生产上,摘心能提高棉花的产量,依据的原理主要是
A. 减少其蒸腾作用,保持水分
B. 降低植株高度,便于采摘
C. 破坏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
D. 避免生枝过多,出现落花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