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假设A、b代表水稻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

假设A、b代表水稻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了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杂交育种过程中从子一代开始选种

B. 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应用的原理和④相同

C. ⑥过程需要用低温或者秋水仙素处理种子或者幼苗

D. 过程⑦育种过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B 【解析】杂种第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选择,应是从第二代开始选择,A项错误;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经过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是基因工程,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项正确;⑥过程是用低温或者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因为单倍体高度不育,不会产生种子,C项错误;过程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D项错误。 【点睛】五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方法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代表实例 杂交 育种 基因 重组 杂交 操作简单,目的性强 育种年限长 矮秆抗病小麦 诱变 育种 基因 突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等 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高产青霉菌株 多倍 体育 种 染色 体变 异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操作简单,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品种 所得品种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在动物中无法开展 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单倍 体育 种 染色 体变 异 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技术复杂,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 “京花1号”小麦 基因 工程 育种 基因 重组 将一种生物特定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中 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转基因抗虫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需要消耗能量

B.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跨膜运输方式中的胞吐

C. 细胞外液中的氧气进入肌细胞不需要载体

D. 组织液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查看答案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它能干扰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除虫体,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进而达到抗疟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疟原虫的细胞与人的成熟红细胞生物膜上的脂质在水面展开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B. 疟原虫由于寄生在红细胞内,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疟原虫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特点排除细胞内自噬泡

D. 青蒿素对红细胞营养物质运输的速率不产生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

B. 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C.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

D. 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查看答案

小蚌兰叶片正面呈绿色,背面呈紫红色,常用作盆栽观赏。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细胞液浓度大小进行了如下实验:

  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制作小蚌兰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

  用显微镜观察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程度;

  将小蚌兰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中的清水换成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结果如下表(表示不能发生,“+”表示能发生,“+”越多表示程度越大),分析回答:

蔗糖浓度/ g·mL-1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质壁分离程度

+

++

+++

+++

 

1)选用小蚌兰下表皮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____________(结构)。

2)实验步骤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应转动____________进行调焦。

4)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液浓度与在__________之间的蔗糖溶液浓度相当。

5)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越大,气孔张开程度越小甚至关闭。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 2为其中四种鱼(甲、乙、丙、丁)的营养结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过程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__,图2中的生物对应图I中哪些成分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2)图1中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

3)调查鱼塘中丙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如图是能量流经浮游动物的示意图,其中E1表示浮游动物的摄入量,则E3表示________

5)如果甲、乙、丙是经济性鱼类,丁是鱼塘中不慎混入的少量肉食性鱼,在人工养殖中,要及时清除鱼塘中的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