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能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

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能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下图1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

(1)据图1可知,抑制葡萄糖激酶不仅制约糖原的合成,还会制约体内细胞的______________呼吸,使产能减少。

(2)Ⅰ型糖原贮积病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______ (激素)增加;给Ⅰ型糖原贮积病患者注射该激素______(能、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Ⅰ型糖原贮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2为某家族此病遗传情况家系图,在正常人中,杂合子概率为1/150。若Ⅱ-3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育一个孩子,则患病概率约为________

(3)某新型糖原贮积病是由磷酸酶基因(D)突变引起,家系遗传图与图2一致。研究者合成了两种探针,能分别与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相应的DNA序列互补。利用探针对该病家系进行检测,结果如右图所示。

体外扩增DNA时,解链的方法是___________。结合图2和图3分析: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I-1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有氧和无氧 胰高血糖素 不能 1/900 高温加热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XDXd 【解析】试题分析:理清图1中的糖代谢途径并与血糖调节建立联系,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抑制葡萄糖激酶”、“Ⅰ型糖原贮积病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正常人中杂合子概率为1/150”和“某新型糖原贮积病是由磷酸酶基因(D)突变引起,家系遗传图与图2一致”等,以此为解题的切入点,从图2、3中提取信息,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利用PCR技术体外扩增DNA的过程等相关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 图1显示:葡萄糖在葡萄糖激酶的催化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可转化成糖原或丙酮酸,而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因此抑制葡萄糖激酶不仅制约糖原的合成,还会制约体内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使产能减少。 (2)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量会增加,进而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升高至正常水平。肝糖原通过酶的作用分解成6-磷酸葡萄糖,进一步在 6-磷酸葡萄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而Ⅰ型糖原贮积病是因为6-磷酸葡萄糖酶(E)基因突变所致,因此给Ⅰ型糖原贮积病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其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已知Ⅰ型糖原贮积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正常人群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150。图2显示:Ⅰ-1和Ⅰ-2均正常,其儿子Ⅱ-5为患者(ee),据此可推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Ee,Ⅱ-3的基因型为1/3EE、2/3Ee,所以Ⅱ-3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生育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150×1/4ee=1/900。 (3)利用PCR技术体外扩增DNA的过程是:温度90℃以上、变性(解旋)→温度50℃左右、 复性→温度72℃左右、延伸,即体外扩增DNA时,解链的方法是高温加热。图2显示:Ⅰ-1和Ⅰ-2均正常,其儿子Ⅱ-5为患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图3探针检测的结果显示:Ⅰ-1(女)既有D基因又有d基因,Ⅰ-2(男)只有D基因,Ⅱ-5 (男)只有d基因。综上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基因型是 XDX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

(1)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_______;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一致、不一致)。

   

(3)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物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

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总光合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

(2)恒定在上述_____℃温度下,维持10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增重了___mg。

 

查看答案

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疫苗的生产和抗体的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代表的是____________,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启动子和终止子是重新构建的,它们应该能被受体细胞的__________所识别,以便于其催化转录过程。

(2)上图为A基因的结构示意图,已知Ⅱ区的碱基数是2 000个,其中阴影区域碱基数是800个,空白区域中GC的总数共有400个,则由该区域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片段转录产生的mRNAAU总数是________个。

(3)在给小鼠皮下注射A蛋白时,要重复注射几次的目的是通过二次免疫,增加小鼠体内的______________数目。

(4)在将X进行扩大培养前,至少需要经过2次筛选,第一次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筛选出来,第二次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筛选出来。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___来制备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或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与分离出的病毒进行特异性检测。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B. 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C. 突变体Ⅲ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D. 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